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9月28日 星期三

    中关村3栋灰砖楼里平凡和不平凡的故事

    钱三强之子钱思进等呼吁保留父辈故居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9月28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王洪波)“中关村有3栋特别的灰砖楼——13、14、15号楼,共和国第一批科学家中,很多人都曾在这里居住。我的父母亲钱三强和何泽慧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我希望这里不会被拆迁,而是能保留下来开辟为科学家故居。”9月23日,钱三强、何泽慧之子钱思进在《中关村回忆》新书首发式呼吁说。他的呼吁得到了钱学森之子钱永刚、黄秉维之子黄克平等科学家子女的赞同和支持。

        钱思进说,他的父亲钱三强1992年去世以后,母亲何泽慧继续住在老房子里,家中摆设一直保留着钱三强去世前的样子。这期间,曾数次传出这几栋楼将要拆迁的消息,何泽慧开玩笑地说:“我们一家成这里的钉子户了。”

        据介绍,中关村这3栋灰砖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初创时期。3栋楼共48个单元,1955年我国第一批总共202位学部委员中,就有32位先后在这里住过,包括钱学森、郭永怀、贝时璋、王淦昌、吴有训、赵忠尧、叶企孙等。1999年国家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3人中有8位在这里住过。

        由中国科学院前院长路甬祥题写书名,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周光召、现任院长白春礼分别作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关村回忆》讲述了发生在中关村13、14、15号楼里的故事。该书作者为钱学森、竺可桢、华罗庚、王淦昌等著名科学家的子女,他们在书中回忆了父辈生活中的一面,呈现了父辈为国家科学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精神以及甘于清贫默默奉献的高尚风范,其中有很多图片和资料是首次面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