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嵩焘、顾维钧到傅莹,从《伦敦与巴黎日记》、《顾维钧回忆录》到《在彼处:大使演讲录》,中国一个多世纪风雨兼程的外交史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三者同为中国驻英使节,皆为出色的外交官,这些文字凝聚了他们对中国与世界的思考,但不同的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国运。从郭嵩焘“走向世界的挫折”,到顾维钧为争取援助而折冲樽俎,再至傅莹“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的公共外交;中国外交史从晚清、民国一路铺陈,直至今天新中国的和平发展,这背后是一个民族崛起的足音。我想起穆旦先生的一句诗:。(详见17版)
- 01版:头版 下一版
报 纸 |
杂 志 |
从郭嵩焘、顾维钧到傅莹,从《伦敦与巴黎日记》、《顾维钧回忆录》到《在彼处:大使演讲录》,中国一个多世纪风雨兼程的外交史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三者同为中国驻英使节,皆为出色的外交官,这些文字凝聚了他们对中国与世界的思考,但不同的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国运。从郭嵩焘“走向世界的挫折”,到顾维钧为争取援助而折冲樽俎,再至傅莹“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的公共外交;中国外交史从晚清、民国一路铺陈,直至今天新中国的和平发展,这背后是一个民族崛起的足音。我想起穆旦先生的一句诗:。(详见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