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8月17日 星期三

    延展生命: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8月17日   11 版)
    永不回头的骑士(声音雕塑结合可动装置) 加拿大 2009年
    游牧植物(录相文献) 墨西哥 2008—2011年

        走进中国美术馆的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如同从天外飞来的怪物,这是一件名为“天气隧道“的作品,由此引领观众在集科技幻境与艺术想象之中与来自国际前沿的新媒体作品相遇与互动。在这里,不但让观众的视觉发生瞬息飚变,同时让观众的脑海卷起了一场智力大冲浪,这就是“延展生命: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带给观众无穷的魅力。

        继2008年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奥运文化项目“合成时代: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后,中国美术馆又推出主题为“延展生命”的大型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展览由著名的国际新媒体艺术学者张尕担任策展人,展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 美国、 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西班牙、葡萄牙、 法国、 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拉脱维亚、爱尔兰、英国、芬兰、比利时、挪威、塞尔维亚、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的近88位艺术家的53件作品,其中40件为三个主题展作品,13件为“天气隧道”特别项目作品。

        面对气候污染及生态危机日益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全球性挑战,“延展生命”以独特的知识视野和哲学思考展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以艺术的想象唤起大众的认知与参与意识,为探讨一种新的自然观和人文理念提出了艺术性的倡议。展览以3个分主题为线索,以层层递进的构思,从对于感官世界的新发掘延伸到因多种生命形态的涌现所带来的有关生命的新含义的解读,也对导致生态和环境危机的历史缘由和哲学背景进行思考,就现代主义运动所催生的主体性以及由此所孕育的人类中心论提出质疑。

        惊异之感

        展览第一部分以“惊异之感”为题,揭示了在当代技术条件下,人类经验范围的极大扩展,各种通常不易察觉的感觉状态得以充分的显现。打破和超越传统以视听为主导的感知局限,为我们去除感觉系统的等级观念,并进而为想象生物平等创造认知的可能。在这个主题中,大量作品是感应式的,观众可以坐进巨大的透明容器,体验龙卷风顿起和旋转,这里比利时艺术家劳伦斯·马斯塔夫的作品《正在现场转播节目的艺术学校》,无论是体验者,还是观赏者,都获得惊异的感受。荷兰艺术家马尼克斯的作品《15分钟的生物学名气》把参观者的头像与明星头像合成“新星”的形象,满足了娱乐时代的大众审美。这部分中,还有可以随着脚踏变成漩涡的光的线条,能够通过人的静电改变的光影以及具有“破镜重圆”效果的镜子。

        临界之境

        展览第二部分“临界之境”以人工生命,智能物体,杂交物种作为新的自然对象,探讨这些处于临界状态的生命雏形如何以多元的样式呈现各自独特的活力,将生命的概念由生物学衍生到信息学,由自然体延伸到人工型,并勾勒了两者间相互交叉和溶合的新界域,从而改写传统的自然分类法则,进而延展生命的定义,为创造一个生物多样化,物种间互为尊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建立了新的默契。德国艺术家朱利叶的作品《点·动》把塑料管里游动的红色液体汇集成字母。“点·动”产生的信息在管子里从头至尾有秩序地流动着,在特定时刻、特定角度观察这团信息时,它们以字母的形式出现。巴西艺术家古托的作品《呼吸》是一个生命体(植物)和人工系统结合的生物。这个生物用动作、光和其机械噪声对它的环境做出反应。呼吸是与这个生物体交流的最佳途径。这件作品是探索用植物作为艺术创作媒介的结果。

        悬迫之域

        展览第三部分“悬迫之域”将生命赖于依托的生态环境引入焦点,以艺术的启示来唤起人们对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的关注,并以艺术家卓越的想象力和巧妙的策略,来介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再造,倡导新型的公民觉悟和参与意识。来自克罗地亚的艺术家依娜的作品《柠檬的诗》用1000个柠檬作为发电的能源,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实验性的平台,用新型机械/生物体来创造诗歌和文学作品。这是一个使用代替能源——水果和蔬菜——的互动装置。居住于法国、英国及德国艺术家海伦的作品《臭氧北京》,将北京空气质量的分析数据转化为视觉和声音的时空连续。一团由电脑生成的云悬浮在城市图片的上空,凝聚着却持续变幻颜色,反应了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灰尘颗粒的浓度。这样的作品通过思考空气质量信息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成为揭示一个城市生态的手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