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8月10日 星期三

    忽略观众本位是“定制电影”最大软肋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8月10日   18 版)

        将于8月上旬上档的电影《通道转兵》里,一群地方官员集体“触电”:湖南通道县一名副县长和司法局一名副局长扮演了国民党将军;另一名副县长杨少波,则率领商务局一名副局长、县政府办一秘书“投入”红色阵营,分别饰演任弼时、项英和红军军械科长。(《羊城晚报》7月28日报道)

        把电影创作与地方政府的资源推介结合起来,使电影厂与地方政府皆大欢喜,是当前“定制电影”方兴未艾的动力。但是这种全新的合作模式,最终还是要体现在银幕上,观众是否买账,才应该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从常理来判断,定制电影赢得观众,恐怕不会乐观。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

        其一,从本质上来说,电影是一种文化。文化就要按照文化的规律来办。古今中外,所有受人追捧的好作品,文化厚重感总是不可缺少的。深刻的主题,新颖的题材,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生动的语言,传神的表演,以及音乐、美术、效果等辅助手段的丰富完美,共同撑起一部电影的高票房。而定制电影,由于必须要较多考虑投资者的广告诉求,遵从文化规律必然退居次要地位。镜头更多伸向哪里?情节、人物、语言更多服务于什么?那些上镜的副县长、局长懂表演吗?文化一缩水,作品必然庸俗浅薄,观众眼里是不揉沙子的。

        其二,近年来,尽管电影植入广告有所兴盛,但是效果如何大多属于“天知地知”,很难定论。如果为植入广告掏钱是一种企业行为,这也未尝不可,但是政府投资做这事,则大可商榷。因为政府投的都是财政资金,是纳税人的钱,如果达不到相应效果,是否有人为这样的风险担责呢?

        定制电影的最大尴尬,是很难给这样的作品定位。说其是文化艺术?里面却有很强的广告诉求,走正常发行渠道,难免有忽悠观众之嫌。观众不买账,恶评之下的植入的广告,倒有可能形成“负效应”;如果只作为当地形象宣传片定位,其命运就只能沦为在本地媒体循环播放。果真如此,这样的大手笔投入,是不是又太奢侈了?

        北京市丰台区  马龙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