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8月03日 星期三

    那一句是凑的

    邵燕祥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8月03日   03 版)

        许多年前,我曾说白居易《长恨歌》有一处败笔,就是“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有人指我为“吹毛求疵”,这四个字不是表扬“求疵”者的认真,按它的习惯用法,乃有“鸡蛋里挑骨头”之意,而我施之于大诗人,就尤其显得狂妄可恶了。

        指责者不知,白居易正是我十分尊敬和欣赏的诗人,《长恨歌》更是我十分喜爱的作品。正是熟读之间,发现了不足,爱之深故责之切。倘非“异代不同时”,说不定我会不揣冒昧直接向白傅进言的。

        差不多在我通过写字课临《长恨歌》小楷帖而喜爱上这首长诗不久,又通过音乐课熟悉了也是唐代诗人的李颀《古从军行》,至今我还能哼唱: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悲壮深沉,格调高古,眼前如见古战场和战前战后的荒寒。然而,哼唱许多年后,又发现了我认为是败笔的一句:“胡儿眼泪双双落。”小时候只觉得此句好玩,怎么看怎么像是卡通片里的特写镜头;如今却以为它是凑韵,也是凑意。

        我们所谓旧体诗,主要指五七言古近体,在诗人笔下,只要不是应试、应酬的命题之作,应该都是由灵感而得句,因句而成篇,越是好诗越是浑然天成。而不是像冬烘先生指教的,先立意,再谋篇,讲究起承转合的布局,按部就班一句一句写就的。我们读诗,往往发现有的“有句无章”,就是敷衍成篇以后,成为警句的终归还是最先萌发的那一两句,其他诗句则意兴、气格、文采均不相称,至少是相对较弱。像“胡儿眼泪双双落”这样一句,夹在上下文都是从“我方(汉、唐)”着笔的全诗中,突然宕开一笔点染“胡方”的人事,显得有些“两不靠”,只是句尾押韵如律(以“落”上叶“郭”“漠”),这就露出了凑泊的痕迹。

        后来看有关材料,李颀似乎并无西北边陲的经历,那末该是借乐府古题发挥想象,在写出“胡雁哀鸣夜夜飞”一句后,意象链断掉了,临时拉来“胡儿”一哭,倒是也符合预定的反对民族间征战不绝尤其是反对穷兵黩武的主题,符合他不仅同情埋骨荒外的汉家士兵,也可怜被卷入战争的“胡儿”的悲悯情怀,就顾不得一首诗中诗情发展的内在逻辑了。

        这是我的一得之见,不知读者中有没有人认为“胡儿眼泪双双落”是全诗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也愿意认真倾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