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7月06日 星期三

    “发出声音”:70后作家摆脱尴尬的自省之路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7月06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在近日召开的鲁迅文学院第15届高研班学员作品研讨会上,作家们坦率地表达自己创作中面临的困境。“我们经常抱怨相对于文学的黄金时代,今天的文学渐处边缘,其实真正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在于我们自身,正是因为我们不敢发出声音或者发出的声音过于微弱,才导致了一代人的尴尬处境。”作家朱文颖的发言传达了很多人的心声。

        朱文颖说:“这和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教育背景有关,也和我们后天的修为以及精神强度有关,在这个意义上,我特别强调作家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朱文颖谈到当下作家面临的逆境,包括时代的浮躁,个人阶段性的创造力枯竭。她说,自己在写作中越来越感到知识与视野的单薄与狭窄,内在的精神面无法完全打开,有很多知识需要补充。她认为,作家需要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拓展视野,建立深刻宽广的精神立场。同届学员徐则臣说,很多年自己都在追求所谓的“完美”,近年却有了厌倦和怀疑,他希望在艺术允许的范围内真实地自我表达,不再削足适履。

        研讨会还涉及甘肃作家王新军的写作,16年来,王新军的视野始终没有离开过河西走廊西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互掺杂、相互渗透的地方,他努力在自己的文学中呈现着属于那片土地上的“这一个”。“我是一个小地方的写作者,我只在乎精细地构筑我文学意义上的那个‘小地方’。”王新军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