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7月06日 星期三

    丧钟因谁而鸣:海明威去世五十周年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7月06日   04 版)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7月2日是美国大作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欧内斯特·“爸爸”·海明威(1899-1961)去世50周年,美国媒体多有纪念。关于他半个世纪前惨烈至极的自杀事件,亦有密友提出新解。

        当天清晨,趁妻熟睡,爸爸轻取猎枪,装弹两发,吞枪入口,自扣扳机,下巴以上的多半个头部被打飞,死状难以形容。

        50年来,无数记者、作家,乃至心理学家穷尽一切线索,探求海明威选择自杀的原因。如今,他生命中最后14年的密友与合作者霍奇纳(AE Hotchner)指出,联邦调查局的严密监视或将作家逼上了绝路。

        霍奇纳7月2日刊文于《纽约时报》评论版,忆及1960年,他去爱达荷海家打野鸡,察觉爸爸行为反常,甚至不肯在往年必定歇脚的酒吧停留。霍先生问爸爸急啥,海明威答:

        “联调的。”

        “啥?”

        “他们一路跟着咱们。问问杜克(海明威和霍奇纳同行的一个朋友麦克马伦)。”

        “嗯……有辆小车在咱们后头出了黑利。”

        “联调局的探子干吗死盯着你?”霍奇纳问。

        “烦死我了。见他妈的活鬼。他们窃听一切。要不我干吗用杜克的车?我车里给人装了窃听器。不能用电话。信也被人扣过。”

        霍先生回忆,他们谁都不说话,开了几英里,快到海家时,爸爸悄声说:“杜克,靠边儿,把灯灭了。”他看着街对面的一间银行,有两个人在里面忙活。

        “怎么了?”霍奇纳问。

        “审计员。联调局把他们弄来,好把我的户口查个遍。”

        “你怎么知道的?”

        “为什么两个审计员深更半夜还在上班。当然是查我的户口来了。”

        此后不久,海明威就进了明尼苏达一家医院,接受了电击治疗,出院后数次自杀未遂。

        海明威生前在古巴生活、工作长达30年,视古巴为第二故乡。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他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1980年代,海明威的联邦调查局档案公开,证明他的确是政府重点的监控对象。

        但霍奇纳最新的质疑并不应令人太过惊讶。事实上,以往的多部海明威传记都曾提到他对联邦调查局感到高度紧张,以至出现妄想症状,只是它们不曾像霍奇纳描写的如此绘声绘色,甚至还原了整段整段的对话。

        2009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间谍们:克格勃在美国的兴衰》一书,披露1941年海明威访华前,曾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苏联朋友满足了他的这个愿望,将他纳为业余间谍,代号“阿尔戈”。

        这一身份持续到1940年代末,由于没有任何工作成绩,莫斯科终止了与阿尔戈同志的联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