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鲁大智)李木生的名字不见得广为人知,却代表了中国文坛中的大多数:扎根于脚下这片土地,关注草根,潜心创作。中国文坛如何认识这类作家的价值?他们的边缘化于创作是幸或不幸?近日,李木生作品研讨暨中国当代散文研讨会在山东鱼台举行,与会评论家从李木生的作品谈及当代中国散文的现状及走向。
李木生的作品体裁广泛,创作路数宽,其中历史文化散文是他下功夫最深、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类作品。对这类文体,散文界有不同认识,有人认为历史文化散文离开了散文的生命体验,是资料的堆积,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原《海燕》杂志主编古耜则认为,简单否定是站不住脚的,历史文化散文的兴起是时代思潮在文学领域的反应,在普及文化知识上也功不可没。很多精英作家通过历史散文这一途径,表达人文追求,抵达精神的高地,历史文化散文对抵制散文过度商业化也有积极的意义。评论家宗元也指出,李木生的散文基调继承了传统文化,无法摆脱的社会责任感渗透在他的作品中。
中国文坛很多人动笔即冲着评奖,总在考虑从什么角度引起评委的关注。而李木生的写作完全是心灵的驱使,纯粹而安静,一直保持着作家的本色。恰恰是这样的作家,在文坛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作家李存葆和李晓虹都表达了这一看法,认为李木生的作品及其创作态度在当代散文界都非常值得推崇。作家李贯通说,散文是令人敬畏的文体。只有散文才是抵达人心抵达灵魂的文体。只有具备高尚的品格,才能有高尚的散文。
李木生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散文写作,已经出版与发表散文作品15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