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发生的网络热点事件,自称“网络围观爱好者”的李言一个都没错过。李言是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逛论坛、发帖,与网友讨论热点问题。现在,他已拥有国内多个知名论坛、微博、博客、贴吧的账号,每天花在“网络围观”上的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以上。(5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像李言一样,热衷于“网络围观”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与新浪网,对175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4.7%的受访者确认现在“网络围观”现象普遍,88.7%的人表示自己参与过
“网络围观”。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人并不赞成“网络围观”。比如北京市某事业单位员工陈丹便认为,参与“网络围观”并没有多大意义,跟不跟帖、转不转发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起不到太大作用,多数“网络围观者”都是为了跟风、看热闹。
反对“网络围观”,竟然搬出了鲁迅!既然话说到这儿,我们不妨问一下,假如鲁迅健在,他会不会像反对“国人伸长脖子看热闹”那样反对“网络围观”呢?
要我说,鲁迅肯定不会反对“网络围观”。一方面,好多“网络围观者”的出发点,还是为了关注与讨论社会热点问题,与鲁迅笔下那些没有立场没有思想,单纯看热闹的麻木不仁者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好多社会热点问题,确实经过“网络围观”,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最终得以解决。这,应该说非常符合鲁迅的战斗精神。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就是要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写出文章揭露现实,批判现实,达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而“网络围观”,何偿不是网友们在利用网络这一新兴“武器”,进行激浊扬清,惩恶扬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围观”现象迅速流行起来,可以说是很正常和必然的现象。尽管“网络围观”也有弊端,我们却不能因噎废食。“网络围观”的最大好处,便是众多网友通过论坛、微博、博客、贴吧等渠道,对热点人物、事件或话题进行大量点击、跟帖和评论,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从而促成有关问题的解决。这一点,已经有太多的事例可以佐证了。
为何有人反对或不看好“网络围观”呢?我武断地揣测一下,大概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反对者身居官场或要害部门,担心自己的事也被“围观”,平添麻烦;其二,反对者处事消极,自己不愿意主动行使话语权,也不支持别人行使。法制社会下,人人都有公开发言的权利,只要不违法,不反党,谁也无权剥夺他人话语权。
当然,对于“网络围观”中的不良现象,也确实应引起注意,并切实加以整治和预防。这就给有关方面提出了要求,如何引导和监管“网络围观”,是该好好动动脑筋了。放任不管不行,过于约束甚至是完全反对,也非常不妥!
江苏省句容市 涵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