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阮一峰将黑客的价值观概括为以下几点:分享、开放、民主、计算机的自由使用以及进步。这六条由《新闻周刊》记者史蒂文·利维在1984年定义的“黑客伦理”到今天都被视为对hacker的最佳诠释。而保罗·格雷厄姆的这本文集——《黑客与画家》——对这一伦理进行了极为“专业化”的描绘。
保罗·格雷厄姆在美国互联网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被称为硅谷的“创业教父”,《福布斯》杂志早已将他视为“撼动硅谷的人”。这一称号的影响力可从以下一个事实中看出:保罗·格雷厄姆创建的Y Combinator被誉为“财富的黄埔军校”。YC每年为创业公司举办为期三个月的训练营,每次从1000名申请者中挑出40个入选者,然后在“展示日”当天将这帮学生送上讲台演讲,而这一天几乎所有硅谷的投资人会过来瞧瞧。有人称从YC出来的学生为“YC匪帮”,不仅因为他们作风彪悍,也因为“匪帮”们大都能在YC三个月的训练结束后,每人拿出一个能够运行的产品推销给投资者们。保罗·格雷厄姆最新的成果是,在2010年8月,YC孵化出的36家创业公司,有30家得到了风险投资,很多都超过了100万美元。而在2009年,李开复仿照保罗·格雷厄姆的模式,创办了创新工厂。
话说回保罗·格雷厄姆的这本文集《黑客与画家》。黑客、创业和编程,这是本书的精华所在。保罗·格雷厄姆融合了他从YC里面吸取出来的经验,总结出他眼中的计算机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如何创造财富、如何通晓技术与美感、如何把握身为黑客的原则,而更多的是提醒读者,对时代的思考并不是位居高位者的专利,互联网带来的开放和自由,首先从独立思考开始。
保罗·格雷厄姆在结束了计算机的学习之后曾在艺术学校学习过绘画。对于普通人来说,绘画和计算机是感觉完全相反的两个技术领域。计算机需要冷静思维、面对乏味而枯燥的编程语言,而学习计算机的人通常也是严肃而充满逻辑的。绘画却正相反,艺术家们总是任意而为,激情四射。但是保罗说,这个印象是不对的。他反而认为黑客和艺术家是最为相似的两个职业,因为这两者的目的都是在创造某种美好的事物,而不是研究一种技术。
美感这个词在保罗的书中一再被提到。从编程语言到设计思路,再到如何适应外部环境,这都是为了使自己创造产物的美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展现。计算机产品更像是融合了创造者狂热与冷静的结晶,所以他非常不喜欢“计算机科学”这个词。保罗不仅认为“计算机科学”只是一个简单的大杂烩,而且还是强迫数据家、物理学家和建筑师三种专业者在一个领域里合作。在他眼里,只有黑客能称为建筑师,也是唯一具备创造美感能力的人,因为“虽然黑客从外表看上去一般都是呆呆的,但是他们的大脑内部却是一个有趣得让你吃惊的地方”。
黑客这个词在经过杂志、网络和影视的渲染下,给人留下的只是单纯的“入侵者”形象。在实际生活中,历经了多次国与国之间的不那么严重的冲突事件,黑客的身影成为了“民间英雄”的代名词,他们可以直接表示愤怒,而不是用上街游行这样的“温和”方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黑客的技术与道德存在相当比例的失衡。当今的时代,技术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得,而伦理道德变得可有可无,初学者更容易看到技术所带来的利益回馈,而忽略了缺失道德所隐藏的风险。这大概是保罗·格雷厄姆在这个时候仍会念兹在兹的事情——因技术的锋利导致的缺陷得由道德来补上这个窟窿。
《黑客与画家》就是这么一个结合体。保罗在里面大谈他的看法,当然,你其实也可以。
《黑客与画家: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文集》,[美]格雷厄姆著,阮一峰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4月,4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