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6月08日 星期三

    “治政”是门大学问

    ——《治政学》刍评

    舒 岩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6月08日   04 版)

        “治政”与“政治”,字序颠倒的两个词,看上去相似,但后者的“知名度”显然比前者大得多,尽管前者可能更早见之于古籍。《礼记·礼运》有记载:“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更早的《论语》中,有“为政”一词,与“治政”庶几近之。相较于“政治”内涵拓展、定义繁多、应用广博(甚至泛化)因此而声名益盛,“治政”一词似乎还在“灯火阑珊处”,只是有时在报章上见其“芳影”,如“以法治政”、“从严治政”之类说词,以至于在包罗宏富的浩浩《辞海》中,至今不见有“治政”这条词目。

        不过,近些年来,已有学者对“治政”加以深切的关注,并就“治政”作专门的深入的研究。朱其训教授继《和谐治政论》之后,前不久又出版了《治政学》专著。我们知道,自从人类离开蒙昧原始的阶段之后,可以说“治政”就是无日无之了,数千年来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治政”经验;而自古以来,关于“治政”的人事行迹、经验得失,关于“治政”的诸多箴言论议等等,则散见于史乘或有些著述之中。而且古代社会的“治政”,比诸现代社会的“治政”,在性质、内容及复杂性上,也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将“治政”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其作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专门研究,便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朱其训先生说:“治政学是一门新建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中新开辟的研究领域。治政学源于治政实践,是在治政实践基础上构建的一门新的学科。”他的新著《治政学》,便是他在这新的研究领域开拓、耕耘所收获的新硕果。这部六十万字的专著,涉笔于治政与治政学的概述、治政主体与治政客体的分析、治政与政治、治政人才、治政者素质、治政的相关取向与绩效等凡十二章。在阐述论析中,作者运用了多学科的知识,如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领导学、人才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以及《史记》、《资治通鉴》和四书五经等古代典籍。作者甚至还从作家的散文随笔中得到借鉴,如日本当代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认为所谓“钝感力”,并不是迟钝呆滞,而可以表现为治政者的冷静沉着、从容自若的涵养,专注执著、默默进取的毅力,是治政者自求成熟完善而应该修炼的一种境界。……作者如此孜孜矻矻,广涉深探,其意就在于要使“治政”能真正形成一门学科体系。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治政主体和治政客体是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体。在这矛盾统一体中,主导方无疑是治政主体,因此对其更多倾注“审视”的目光,自是理所当然。而《治政学》绝大部分的篇幅,也是围绕着治政主体如何治政来展开,事实上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就是各级治政者。作者在书中就治政者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如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治理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等——加以阐述,并指出:“正确地运用治政权力,是治政者自律的基础。治政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治政者高尚,也可以使治政者堕落。……治政者正确、公平、公正地使用自己的治政权力,保证治政权力为治政客体服务,即真正实现权为民用,实现关系的和谐。”确实应该是如此。关于权力,想必我们都记得阿克顿那句名言:“权力是腐蚀人的,绝对的权力会造成绝对的腐蚀。”权力的越界滥用,权力的腐蚀性,从来就是古今中外所关注的大问题。治政者对权力的腐蚀性保持警省和自律,确是理所应当,但仅有治政者自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相关制度的制约和有效的监督。如今,我们在“反腐倡廉”上有制度规约,设置各级纪检和反贪的机构,从而在治政者队伍中挖出并惩治了不少贪腐分子,取得了一次次阶段性的战果。然而,“前腐后继”的现象,还是相当严重地存在,看来如何更有效地监督、约束权力,使治政者首先治好自身,这确实是“治政”中的一个大问题。

        ,对于担负治政之责的人们,尤其有昭昭知之的必要。正如《治政学》作者所言:“治政者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治政者,不但要有一定的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相关知识,还必须懂得治政规律,掌握治政艺术,把握治政客体的特征(包括物的和人的),而要获得这些知识,又必须研究和学习治政学。”

        (《治政学》 朱其训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