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菲利普·罗斯:坐在读者脸上的巨匠?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25日   04 版)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在今年布克国际奖三人评委会成员卡门·卡利尔女士看来,中国女作家王安忆虽然在西方少有人知,却要远远好过德高望重的美国大作家菲利普·罗斯。而在两位男同事表达了不同意见之后,愤怒的卡女士做出了震惊世界的举动:掀了桌子,撂了挑子,拂袖而去,同时将内部分歧公之于众,并力贬罗斯。

        “他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弄同一个主题,几乎每本书都是如此。这就好像他坐在你脸上,让你无法呼吸。”卡女士说,“我压根就没把他当成个作家。我早就清楚自己是不会让他过初评的,所以我很吃惊他能呆下来。我不欣赏的就他一个——其他人都挺好。”

        在3月底公布的决选名单上,有13位各国作家,罗斯、王安忆和另一位中国作家苏童皆在其中。卡门·卡利尔——来自澳大利亚的女作家和出版人——亲自为王安忆写了推荐辞,赞扬王女士“表面上家长里短,却自有神奇而热烈的小说家之力量于其中”,而且,“王安忆的反讽,她对性爱的大胆探索,最清楚不过地证明了存在着多少种方式”去挑战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制度。

        5月18日,2011年布克国际奖评委会做出决定,将价值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3万元)的大奖授予罗斯。卡利尔女士随即宣布退出评委会。5月21日,她在《卫报》撰文,将矛头指向评委会内的两位同事,指责布克国际奖毫无国际视野,只看得到同说英语的北美——两年前的上一届布克国际奖颁给了加拿大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

        卡利尔说,她希望,也相信英语读者需要接纳其他语言的作家,因为英语世界译入的作家比其他任何一种语言都少。但她也声明这与国籍无关,因为你不可能把作家分组编队,像打世界杯那样相互竞争。首要标准还是作家的质量、作品本身,以及它对世界其余地区的影响。

        这是个多事的季节。卡利尔力贬罗斯之举虽为威廉王子成亲、本拉登之死和斯特劳斯-卡恩性侵案包围,仍然颇为耸动。因为罗斯贵为老一辈文学家和诺贝尔奖除外的无数大奖得主,在冯内古特、梅勒和厄普代克这三大代表死后,俨然已成美国文学的最高代言人,也是美国文学夺取18年来首枚诺贝尔金牌的最大希望。但美国人民没有友邦惊诧,没有发出“谁反对罗斯,就砸烂谁的狗头”的激愤,批斗藉藉无名的卡利尔女士,反倒从堡垒内部传出附和之声。美国作家阿尼斯·什瓦尼5月20日刊文于《赫芬顿邮报》,旗帜鲜明地表示卡利尔说的好,因为“美国文学自我封闭,罗斯配不上布克国际奖”。

        “我们有一批普遍被严重高估的‘文学巨匠’——罗斯、厄普代克、德里洛、品钦,个个都是永恒谣传的诺贝尔奖竞争者,却不能为世界其他地区共享。”什瓦尼写道,这些美国作家实在是太美国了,故步自封而不关心世界,正像几年前瑞典学院常秘贺拉斯·恩达尔对美国文学的公开批评一样。

        有英国人为罗斯打抱不平。文艺评论家乔纳森·琼斯5月19日通过《卫报》反驳卡利尔,说她对罗斯“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弄同一个主题”的指责大错特错,殊不知这正是“一种记忆和想像的特殊景观”,小说家只有对同一个地方充满热情和个人关切,才能不断回返。这既不是卡利尔认为的单调和压抑,也不是小说家的枯燥或局限,而正是一个真正且严肃的小说家的技艺所在,罗斯笔下世界之充实,一如哈代的威塞克斯或简·奥斯汀的巴思。“真是让人吃惊啊,有人声称关注文学,却识不出菲利普·罗斯是真正的巨匠,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琼斯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