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5月18日 星期三

    70后作家何以成熟太晚?

    鲁院组织探讨70后作家生存现状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18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若以年龄判断,70后作家应当处于文坛蒸蒸日上的阶段,何以总如一锅温吞水,或者有潜力有实力,却总欠一把使其沸腾的火。近日,鲁迅文学院组织学员召开张楚、王凯、常芳、杨遥、丁小村五位作家作品研讨会,作为“取样分析”,借此探讨70后作家的文学创作及生存状况。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施战军表示,在阅读5位作家作品的时候,总不自觉地将70年代作家与其他创作群落比较。因为十年前,60年代出生的作家如毕飞宇、李洱、艾伟、叶弥、红柯等,他们也处在这个年纪,已逐渐在文坛显山露水。如今70年代作家步入同样的成长阶段。无论60年代或70年代出生的作家,我们都是他们作品的阅读者,大家共同走过这一段文学大道,会同步发出阅读的感喟。也许是时代的因素使然,跟过去相比,这一代作家的作品明显流失了许多阅读热情。

        70后作家梁鸿以《中国在梁庄》引起文坛注目,对于70后作家的创作,她认为,作家应从我们的民族生活写起,从我们自身的文化资源中找到创作资源,做我们自己生活的观察者、体验者和书写者,做我们时代的一个细密的观察者。

        同为70年代的青年评论家李云雷指出,70年代作家是夹缝中生存的一代,这不光是时代造成的,也与文学生产方式有关。即使他们认真写作,也不可能像80年代时期,作家靠几个有影响的中篇便能立足文坛;也不可能像80后作家走畅销书的路线。但是70后作家也有自己的长处,他们对整个时代变化有切身的体验,关键是如何把时代的变化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于把文学作为自己追求对象的作家来说,用艺术的形式表现时代变化,使读者看到时代发展中人们的心灵史,就是作家最重要的作用和存在的意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