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菁霞)在上海法院打网络知识产权官司,原告有九成以上的胜诉概率。这是上海交大一项对网络知识产权司法判决书研究的最新成果。
此项研究成果来自于上海交大副教授徐剑主持的2010年上海市哲社系列课题,他的研究团队对上海法院2002-2010年涉及网络知识产权的697份司法判决书进行了定量的实证分析。让研究团队吃惊的是,与人们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常识认知完全相反,上海法院对网络知识产权给予了极其充分的保护,90%以上的胜诉率,60%左右不到三个月的结案时间,40%适用司法解释,40%一审即在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这些来自于审判实践的一线数据清晰地表明,无论是在知识产权保护类型,还是在对侵权的司法救济上,中国的具体法律实践不仅具备了应有的广度,也体现了技术发展而引起的司法实践创新变化的深度。
据了解,目前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高发区是数字版权,占总数的79%,域名纠纷由于司法的高效应对,由初期的高发渐渐隐退下去。而数字版权由于侵权成本较低,呈逐年增长趋势。网络知识产权案件迅速增长,近年来的增长速率超过50%,未来几年将达到井喷阶段,现有的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资源将无法满足急剧增长的诉讼请求。
课题组认为,在现有的司法框架下,中国政府、中国司法机构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知识产权侵权泛滥是新媒体技术发展而导致的国际性难题,中国不应该也没能力由此承担过高的道德标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