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5月11日 星期三

    网上文谈

    赵玉平:作为管理学大师的诸葛亮

    栏目主持/采写: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11日   18 版)
    赵玉平:河北丰宁人,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国教育电视台《师说》和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主讲人,入选2009年媒体评出的十大国学讲师。著有《比强者更强》、《梁山政治》、《青梅煮酒论领导》。2011年1月在《百家讲坛》开讲《向诸葛亮借智慧》。

        《百家讲坛》栏目又捧红了一位主讲人赵玉平,他的“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同名图书(电子工业出版社)不再“停留在讲故事上面,少有对规律的深度分析”,而是使用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解读人物、分析事件,把东方智慧与现代理念结合,语言生动幽默,点评到位,妙趣横生。

        刘备是三国中跳槽最频繁的“干部”、诸葛亮在关键时刻“玩消失”。赵玉平所讲的诸葛亮,与袁阔成、单田芳、连丽如、易中天所说的都不同。

        “诸葛亮的故事妇孺皆知,如果只是简单地讲故事就是拾人牙慧。”赵玉平说,他的目的是要推陈出新,通过诸葛亮把管理学、心理学的知识传授给大家。

        读书报:你说选择讲诸葛亮不是本意,是因为大家对诸葛亮太熟悉了,而且以前讲诸葛亮的老师都已经把诸葛亮说透了。那么,这次你觉得,自己讲的诸葛亮有什么独到的地方吗?

        赵玉平:主要是使用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三国人物,分析诸葛亮。我想,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史哲的角度,还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基于现代科学知识,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解读。

        读书报:诸葛亮在老百姓的认知中神机妙算无所不能,你在书中和电视讲座的最后,也提到了诸葛亮无能为力的地方,或者是他身上存在的弱点。

        赵玉平:历史上不可能存在综合所有人优点而没有缺点的人。长处和短处就像是手心手背一样,是并存相伴的。做人做事只要扬长避短就可以了。比如孙悟空打妖精,沙和尚挑担子,白龙马驮师傅,大家各自发挥自己就可以。

        读书报:很多网友给你的评价是“麻辣”“幽默”,你在书中和节目中也使用了很多时尚的词汇,比如说诸葛亮在关键时刻“玩消失”,刘备在茅庐外面等诸葛亮时,都快要站成“静脉曲张”了,你平时在讲堂上讲课的风格也是这样吗?

        赵玉平:平时上课就是这个风格。我的课有三个层面,一个是总裁班、DBA班、EMBA班,各个层面的学生有经验、有积累、带着问题来听课,我主要是把大家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系统化的讲解,比如领导力提升、员工激励、沟通技巧、团队建设、博弈论和决策心理学等等;二是研究生和大三本科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这个课程要延续一个学期,我会把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问题系统地展开,有很多时间,讲的慢慢讲,听的慢慢消化;三是大一的学生,这个是最有挑战性的,学生们刚刚结束高考,从外地来到北京,很多同学完全没有接触过社会,完全没有独立过,完全对管理学没有概念。要给他们讲清楚管理学是很有挑战性的事情,下的功夫也最多。

        读书报:观众也有质疑,说你讲述的诸葛亮的智慧更像是谋略。前段时间,余秋雨曾经说,中国的文化过于强调谋略文化,忽视了“道”的文化,你的看法呢?

        赵玉平:余老师的原话我没听过,也不便评论。我是这样想的,第一,谋略很重要,古今中外都离不开。说大了诺曼底登陆需要有谋略,打败日本鬼子需要有谋略,说小了买东西、找工作,包括教育孩子,都需要谋略。刀本身是没有善恶的,看用刀的人怎么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宝贵的思想,值得我们发扬光大。我们只要去粗取精就可以,不用全盘肯定,也不必全盘否定。

        我理解,道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二是人和人的关系,三是人和自我的关系。修好了,就有道,修不好,就无道。有侧重没关系,但要懂得均衡,世界上最可怕的是走极端。

        读书报:“赵玉平语录”在网上也很火,这也是你平时对生活中智慧感悟的一个体现。借用一下你这本书的名字《向诸葛亮借智慧》,我们是否也可以“向赵玉平借智慧”?

        赵玉平:那是学生总结的课堂笔记。我没什么智慧,比孔明先生差远了。我就是一个传播者。不过,我愿意把我看到的风景和大家分享。

        读书报:这本书的讲述是以《三国演义》为基础还是以被认为是正史的《三国志》为基础?

        赵玉平:这本书不完全在于讲诸葛亮,而在于讲管理,有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也有罗贯中创造的诸葛亮,我有约60%采用了《三国志》的内容,约40%采用了《三国演义》的内容,一种代表“真身智慧”,一种代表“化身智慧”。

        读书报:除了专业方面的书以外,你平时主要读什么方面的书?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习惯或者方法?

        赵玉平:心理学的书读的很多,还有历史类的书也读了一些。另外比较喜欢看美食方面的书。

        我的习惯有三个:一个是做读书笔记,有收获及时记下来;二是学会做减法,把精读和粗读结合,不能每个字都读;三是读了以后,要把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分享,争取给别人讲一讲。“人”字加上“云”字,就是“会”!能给别人说了才算会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