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3月16日 星期三

    巨匠风骨

    ——纪念茅盾逝世30年

    金宏达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3月16日   15 版)

        现今,民生问题日腾于众口,瞩目于文学的人,免不了想起文学与人生的关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自屈原以来,中国文学就有关注民生的渊源。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研究会,高张“为人生”的大旗,从此,文学在社会上就有了响应和声势。人生并不等同于今之所谓民生,但作家的目光一旦落在人生的领域,民生、民瘼,显然是最为抢眼的。

        文学研究会有一员主将,就是茅盾。起初,茅盾并不写小说,他以早熟的才华,编辑《小说月报》,评说文坛大势,胸中饱蓄时代风云。大革命失败后,他转入创作,随着《蚀》、《虹》等作品的问世,他使为人生的文学,展露出成长的丰华,作为新文学的园丁,他的辛劳依然。

        “茅盾”这个名字,就是彼时所取,原本直用“矛盾”,后经人建议微调为“茅”,以切姓氏。社会与人生,何往而无矛盾?能如此直面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矛盾,诚可谓是真正的智者。从一开始,他便是以这种精神锲入、驰骋于纷纭综错的社会现象,试图探骊得珠。于是,不难理解,很快就有了划时代的《子夜》降临。久酲于长昼的人们已是很难体会那种惊喜,那是真正在子夜时分所见的霹雳般的光亮,照出一幅当时中国社会、人生与民生的全景图。也许,今天论者或可訾议,作品中的各色人物是否太重阶级的畛域,但是,当你再次打开作品的画卷,仍会为他们栩栩然的本色和活色所倾心。那些人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为亲睹多头与空头的厮杀,他曾经多次出入交易所,这一点,但看他的《交易所速写》即可得知。在他之先,尚无一个作家,如此真切描绘过中国民族资本家的生态和业态。像吴荪甫这样的资本家,诚然站在穷人的对立面,却也有他许多不解的纠结。作为一个前辈“海归”,他受过西方现代文明的熏陶,也未尝不憧憬于现代化中国的富强,有雄心、有魄力也有手段,而在各种社会力量的交会抗颉中,却最终惨败于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角逐。作品所聚焦的国计民生问题是,在当时多重压迫下,中国的民族资本家何去何从?中国社会又向何处去?今天人们爱讲话题性,此即当时值得人们热议的话题。以是之故,无劳发行者花钱打榜,《子夜》迅即畅销。

        也许受此鼓舞,茅盾随后又写出《春蚕》和《林家铺子》等名著,愈见他的悲悯宽广。他把镜头对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更低层级,且看“虾米”们如何在生死泥泞中蠕动挣扎。“穷年忧黎元,叹息肠中热”,对于老通宝、林老板以及无数弱势人群的哀痛,茅盾感同身受,在他的笔下,此时,关注民生,更直接的便是表现民瘼。瘼者病苦也,只有身历这些“小鱼”、“虾米”们火热水深、哭告无门的困境,才能理解民瘼之沉重如斯。数十年后,我们颇为奇异地经历了一次对《林家铺子》的大批判,据说对林老板的同情便是阶级的调和和投降,当时在学校里,被令写批判文章,就怎么也弄不懂其中的玄机,后来,由这一思路想开去,方知原来民生、民瘼的概念,那些号称“唯我独革”的人是一点也没有的。

        作为一位作家,茅盾受到人们广泛尊重,首先就因为他将关注民生、民瘼视为自己神圣使命,以自己的扛鼎之作实践了“为人生”的素志。在佳作迭出已届知天命之年时,他还曾说:“平凡的经验只能产生平凡的故事,我所苦恼而亦感惭愧的,乃是不曾写出中国的最平凡而其实是最伟大的老百姓。”这真是一种伟大的苦恼和惭愧,其所以有如此,乃是因为目标的远大和伟大,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尚念兹在兹将老百姓高高置顶,委实是我们今天要特别感念的。

        不同于其他一些作家,新中国成立后,茅盾已不再推出新的创作。客观而言,他担任了迄今为止任期最长的文化部长,公务冗繁;另一方面,他也并非没有继续写作的冲动,还曾给周总理写过报告请创作假。然而,我们没有看到他有什么配合中心的创作计划,有的只是打算完成《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续篇。严格地说,《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一部“历史”小说,即使在一种极不正常的人文生态环境中,他也需要凝神屏气,审视历史,梳理脉络,逼近真实,而不是一味“假大空”,搞“神马都是浮云”。他是一位写实主义的巨匠,这一点他始终没有背叛自己。虽然最终未能如愿写出续篇,似乎也并不值得遗憾。在那些变生不测的岁月里,他保持着静定的风范和可贵的清醒。当年,根据他的小说《腐蚀》改编的电影横遭批判,他拒做回应,恝然置之;而事隔不久,于此书再版时,他更泰然自若,拒做任何修改。早年他就说过:“自从离开家庭进入社会以来,我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遇事好寻根究底,好独立思考,不愿意随声附和。”一个好的现实主义作家,最高信仰就是真实,他不得已而选择怫郁和沉默,内心却一定汹涌着无边波澜。

        在人类的文字生涯中,“为人生”三字最是看似容易,却实艰辛。为人生必重真实,而太讲真实就难免“为有壮志多牺牲”矣。也许最让人气沮的是,它还会在一派嘻哈娱乐物质主义中被消解澌灭。早些年有一家机构发布“世纪文学大师”的排行榜,茅盾竟飒然落榜去也。这本也没什么大了不得,权当风过耳罢了,只是我们还是要认真期待一届届承办不辍的茅盾文学奖,借“为人生”的力作,传达出令人欣忭的消息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