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3月09日 星期三

    《钱学森故事》应该走进校园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3月09日   08 版)

        我不是一名正儿八经身上有本证的 “新闻边缘人”,但这几天我却冒出了这么一个想法,去采访一下身边的中小学生。要问的问题只有两个:请问你的理想是什么?请问你知道钱学森吗?

        但终归只是想想而已。对于第一个问题,事实上我在当教师时就同学生聊过,或听教师讲过,答案有很多,但绝大多数是选择从商做老板,梦想有很多钱;有的说是要做大领导,梦想有很大的权;有的说要做名超女,神往的是风风光光成名得利……没有几个人会响亮无比地回答“我要当科学家”。学生的这些答案,跟我们那个时代可是天差地别了,没有这么的多元,更没有这么的功利与复杂,而“当科学家”一定是占主流的答案。理想问题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是不是就体现出了思想潮涌之下的社会进步呢?对于第二个问题,如果说每个学生都知道,坦率地说,我是不怎么相信的。

        再说一条新闻。2011年1月,解放军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钱学森生前秘书涂元季和解放军出版社编辑刘莹共同编著的《钱学森故事》一书。发行两个月以来,这本书加印多次,印数超过7万册,受到社会各界热烈欢迎。(新华网北京2月27日)

        看到这条新闻,我就想,如果这本书能够尽快走进校园,那该有多好啊!可仔细查看新闻,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报道,看来“社会各界”并没有很好地把学校和学生包括进去,尤其是中小学的。按照记者的表述,《钱学森故事》史料全面、真实、珍贵,文笔洗练生动,真实准确再现了钱学森一生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格,以故事的形式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我也粗糙地看了看,感觉确实如此,有时间应该细读。

        去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考察时说:“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然后,他转过话题就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这一问,相当沉重,也让人深思,他指出当今高等教育的科学精神是严重缺失的。这一点,何尝又不是中小学教育所缺失的呢?况且,在中小学和高等教育当中,还存在着一个科学精神的铺垫、递进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有一些事实总让人感到无比困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水平也提高,但国民的科学素养、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却蹒跚而行甚至于不进;提倡素质教育,可分数承载的东西太重,中小学生的童年似乎不幸福,不少孩子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属于自己的个性品质。请问这些是否也科学呢?

        有论者说得很好,“一个不尊重科学的民族,不会是真正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不尊重科学的国家,不会成为一个自主创新的强国。”钱学森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的科学巨子,融入他生命血液当中的爱国主义与科学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去敬重,当然也值得更多的人去认真学习。如今,《钱学森故事》一书出版,更应该走进校园去,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即使只是读读,我以为,影响也是潜在的!

        浙江省龙游县   欧阳锡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