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3月09日 星期三

    叶莲娜·丘科夫斯卡娅获索尔仁尼琴文学奖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3月09日   04 版)
    叶莲娜·丘科夫斯卡娅家世显赫,是利季娅·丘科夫斯卡娅的女儿,科尔涅伊·丘科夫斯基的外孙女。三代作家皆曾义助索尔仁尼琴。
    索尔仁尼琴(右)与科尔涅伊·丘科夫斯基在佩列捷尔金诺的丘家别墅。20世纪60年代末。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家世显赫的俄国女作家叶莲娜·采扎列芙娜·丘科夫斯卡娅(Елена Цезаревна Чуковская)获得了今年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文学奖。

        索尔仁尼琴基金会女主席、已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的遗孀娜塔丽娅·索尔仁尼琴娜3月1日在莫斯科宣布了上述消息。

        索太太表示,叶莲娜·丘科夫斯卡娅因“保存和出版其家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科尔涅伊·丘科夫斯基、她的母亲利季娅·丘科夫斯卡娅——之文学遗产方面的无私工作,以及她在俄罗斯文学艰困时期给予的英勇义助”而获奖。

        索太太的话饱含深意。若要追忆旧事,可参见中国学者蓝英年所写的两篇文章《利季娅打官司》和《利季娅被开除出作协》(蓝著《回眸莫斯科》,文汇出版社,2004)。

        “利季娅·丘科夫斯卡娅是苏联作家,是苏联著名作家科尔涅伊·丘科夫斯基之女,她的哥哥尼古拉和女儿叶莲娜也是作家,一家三代人都是作家。这样的家庭在苏联并不多见。”蓝先生写道,“老丘科夫斯基写的儿童故事《唉呀疼医生》和《洗呀洗干净》,五十年代初期便译成中文。他在苏联文坛处境一直不佳,重要作品均未译成中文,所以在中国远不如法捷耶夫等人知名。中国读者更不知道利季娅了,因为她的作品没有一篇译成中文。”

        中国读者更不知道叶莲娜了,因为她的名字在中文网络上一个搜索结果都没有。

        叶莲娜·采扎列夫娜·丘科夫斯卡娅生于1931年,父为文学评论家采扎里亚·沃尔佩,1934年与其母离婚,1941年死于列宁格勒前线。叶莲娜日后从母姓。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引力学先驱和儿童科普作家马特维·布隆施泰因短暂成为其继父,1937年被捕,次年被处决。

        利季娅·丘科夫斯卡娅是大诗人阿赫玛托娃的终生挚友。1964年,她公开支持年轻的诗人、日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亦在后来给予索尔仁尼琴和安德烈·萨哈罗夫公开声援。1970年,她在慕尼黑发表一系列公开信,为索尔仁尼琴鸣不平。在苏联作家中,如利季娅·丘科夫斯卡娅一般行事者,除她爸爸外,几无第二人——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奖后,老丘科夫斯基是公开祝贺他的唯一一位苏联作家。

        1974年1月9日,利季娅·丘科夫斯卡娅被召至作协莫斯科分会第八会议室,“这是开除作家的地方,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就是在这间会议室里被开除的。”蓝英年说。《利季娅被开除出作协》一文详细转述了当天的会议发言,其惊心动魄之程度,较广为流传的布罗茨基审讯记录更为强烈。

        在宣布2011年索尔仁尼琴奖得主的新闻发布会上,娜塔丽娅·索尔仁尼琴娜回忆了在索尔仁尼琴最困难的那几年里,丘家祖孙三代给予他的巨大帮助。

        索尔仁尼琴在其回忆录《牛犊顶橡树》里记录:1965年,“楚科夫斯基(编注:即丘科夫斯基)把他的住宅提供给我居住(为此需要有大无畏的精神),这给我很大的帮助,激励我振作起来。”(《牛犊顶橡树》,陈淑贤、张大本、张晓强译,群众出版社,2000)此书附印了叶莲娜(爱称柳莎)的一幅整页肖像照,以及利季娅、老丘科夫斯基和其别墅的多幅照片。1974年,索尔仁尼琴在祖国读的最后一本书,就放在丘家别墅的桌子上。

        1969年丘科夫斯基去世后,叶莲娜·丘科夫斯卡娅开始帮助母亲整理姥爷的著作,丘科夫斯基的作品集自1979年起陆续面世,但直到1999年才最终出齐。利季娅去世于1996年。在叶莲娜的努力下,莫斯科近郊佩列捷尔金诺村的姥爷别墅,已被开辟为丘科夫斯基博物馆。

        索尔仁尼琴娜说,索尔仁尼琴奖是为叶莲娜·丘科夫斯卡娅的八十大寿准备的最好礼物。

        颁奖典礼将于4月28日在莫斯科的俄罗斯侨民文学中心举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