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3月09日 星期三

    以“杨红樱画本——科学童话系列”为契机,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画本出版”新模式,希望在国内童书出版界倡扬一种“打造本土原创儿童文学精品”的理念,将中国少儿出版推向新台阶。此一出版行为引人关注,本报特邀作家杨红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李兵、儿童文学专家李利芳,就这次出版行为的相关话题展开深入对话。上集刊发于1月5日的第19版。

    中国制作:打造本土原创儿童文学精品(下)

    《杨红樱画本——科学童话系列》出版三人谈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3月09日   12 版)
    ︽杨红樱画本︱︱科学童话系列︾︵全8册︶杨红樱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科学童话:杨红樱的创作根部

        李利芳:您在写作之初,便摸着了童话的根蒂,将自然放在了童话的世界中,抵达了儿童的精神深处。事实上,科学童话训练了您几方面的能力,首先您为自己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审美世界,较全面深入地认识了自然,从基础审美能力的训练开始做起,培养了较纯正的审视自然的人文艺术情怀,然后在孩子的精神视野中再现自然,“科学——童话——儿童”,这三个维度统合得相当完整。

        杨红樱:用文学的技艺形塑自然之物在我也经历了较长的训练过程。从语言到结构,人物设置与故事的讲述,开头与结尾,情节与意境等,都是慢慢锤炼而逐步掌握要领的,写短篇很见功力,我写了10年的短篇童话,才开始写长篇童话的,也就是说,我足足练了10年的基本功。

        李利芳:是啊,我们都能看见您今日的成功,可能很少去想这成功背后的东西。您引起儿童文学领域的关注大概到了90年代了吧,主要是童话作品。90年代末您还是在写童话,但慢慢开始由更多动物的写作过渡到人,1998年的长篇童话《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是个转折。“蜜儿”是您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成人形象,由她观照,开始出现了女孩儿孟小乔这个儿童形象。

        杨红樱:这个长篇童话的主角开始由动物转变到人,事实上开始标志着我由纯粹的童话世界的营建,开始走向儿童的现实世界。这个转型最具标志点的是2000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儿童小说《女生日记》。这个作品是写给我女儿的。所以从素材到情感,到创作动力与思想感悟,都是很真实深刻的。这本书使我真正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女生日记》改变了原创儿童文学传统的出版运营方式,成为最早真正走向市场,处身于出版的大环境、靠市场来检验而持续赢得畅销书品牌的原创童书。

        李利芳:经历了对物世界长时间的凝神观照与审美表达,您对人的世界的再现便得心应手了。这颇耐人寻味。后来,系列校园小说便产生了,儿童形象一个个呼之欲出,直到马小跳,成为高峰。

        杨红樱:“每个时代的孩子都需要自己的现实主义作品”,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强烈的儿童文学美学理念。能否进入“时代的孩子”的生活与心灵空间中,是对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最大的挑战。在“马小跳”这个现代中国儿童身上,集中地体现了我这样的一种艺术理念与美学实践。

        李利芳:后来笑猫从马小跳系列中剥离了,单独成篇。您似乎又回到了童话的创作路数,但又与以前的童话很不一样。

        杨红樱:我自己也感觉到了。毕竟这前后将近30年,我个人也有了更多的生活经历与人生体验,再回到童话写作时,自然与社会、人文元素的交织便更深入更厚实了。

        李利芳:从科学童话开始,您创作儿童文学已经走了30年。这30年中,可以说科学童话一直在发挥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所以我说她是您可持续发展的儿童文学创作道路的启端。

        杨红樱:这次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崭新理念集中系统地推出我的科学童话,对我是莫大的尊重与肯定。为了凸显科学童话的价值,引导更多孩子喜欢科学童话,他们在“画”的经营上做足了文章,让我充满期待。

        新画本模式

        李利芳:图画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先我们有连环画这种图书形式,近些年来国内掀起了图画书出版热潮,而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也往往配有插图。那么,在这些图与文的形式组合之外,您又提出了“画本”这个概念,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兵:在“画本”中,我就是想在传统的连环画、一般的插图,以及图画书这几种图与文的组合之外,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创造一种“图与文”组合的新的可能。我们想做出一种“唯一”的产品。这其中,“文”绝对是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纯正的汉语文学读本,“图”是我们用心打造的,完全手绘的,那种能透彻逼射出画面质感的东西。图画创作追求民族艺术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精神。我想让孩子们的目光在画面上作较久的停留,改变卡通、漫画等这些已经长久以来控制孩子们眼球的情况,改变他们快餐式读图的习惯。我想重新引导、树立少年儿童对图画的一种基本审美态度和审美能力。

        “画本”这一概念的提出的确是想寻求一种新的突破。它代表了我对儿童文学品质的一种基本认识:提供给孩子们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该是草率为之、俯拾皆是的流行读本,应该是从装帧设计到文字内容都很精美的艺术品。它要透射出一种高雅的艺术质地。我觉得这是我们对儿童人格起码的尊重,折射出我们童书出版人对孩子们的精神食粮用心负责的职业态度。

        李利芳:我们将“画”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其实是从另一种形象的可能扩容了文本。看似是在文字之外寻找突破,其实是对文字作者莫大的尊重,它意味着我们在以艺术的眼光去品评与再现文本。

        李兵:是的。我们就想从这一次“杨红樱画本”的尝试中积累经验,将这一理念贯彻到以后我们所有童书的制作中。它确立的是湖北少儿社童书制作的艺术标杆,虽然实施起来很艰辛,付出很大,但我觉得这种限制是良性的。

        童年、少年阶段的孩子,甚至成人,都有对图画的基本审美需求。因为文字文本诉诸文字,生成形象还有个意义转换与想象的过程,而且最终想象的形态还是观念的,始终不具体,这就是文学作品特有的魅力,自然其中也有遗憾。

        童书竞争的基本生命线

        李利芳:快餐阅读中,孩子们对文与图其实都并不过于留意。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静态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

        李兵:是的,我还有一个理想,让中国的儿童优雅地学习与成长,将来懂得自觉地去品味艺术与品味人生。我们的经济实力上升了,整体生活水平提升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有能力这样去培养自己的孩子了。童书的制作必须越来越精致,才能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

        在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并存发展的格局中,我追求的是中国纸质童书的品质。2010年是中国的“童书出版强国元年”,我认为在这样关键的开端,我们持这样高雅品质的理念是重要的,必要的,实际上触及到的是我国童书产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的基本生命线问题。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版人可能最需要的是一种自信与从容,淡定市场考验后的大气,潜下心来用心做大事的勇气与恒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