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2月23日 星期三

    日本无处不寒山

    袁 刚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2月23日   07 版)

        日本三菱梦美术馆2010年8月29起举行了日本著名画家岸田刘生、桥本雅邦美术展,电车站和地铁站到处张贴着岸田刘生的《童女像》油画。如果不了解岸田刘生的人,从这张画的表面上看不出这幅画与寒山有什么关系,其实这里包含着岸田刘生对寒山的艺术憧憬。

        岸田刘生是日本大正、昭和初期的西洋画画家,他曾积极吸收不同类型艺术的营养,成了一个奇特的,善于描写变形作品的画家。据说使他完成这个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收集了大量的宋元绘画和寒山拾得图。刘生认为,正是寒山和拾得“意味深长而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展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风景。他将宋元绘画、寒山拾得图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结合在一起思考绘画的神髓,并用自己画的丽子像与寒山拾得像对比,探讨西洋画写实手法和宋元绘画手法相结合的肖像画画法。

        刘生曾以自己的女儿丽子为模特画过《丽子之像》(1918)、《丽子肖像(丽子5岁之像)》(1918)和《丽子微笑(持青果)》(1921)等作品,这些作品倾向于西洋的写实主义,用细致的笔触追求内在之美。但是,他的《童女像(丽子持花)》(1921)、《野地童女(丽子嬉笑图)》(1922)等明显是“寒山风丽子像”。和一些典型的《寒山拾得图》一样,画中的丽子张开大嘴像寒山、拾得一样诡谲地笑着,就连发型也特别像一些《寒山拾得图》中寒山、拾得的发型,而刘生在这非同寻常的笑中发现了深刻的美。看到这幅画并联想到寒山在日本文化中的深刻影响,不禁使人有这样一种感想,那就是∶日本无处不寒山。

        寒山在中国文化中影响并不大,在正统文学史上不见详尽记载。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其《白话文学史》﹙1928年新月书店出版﹚中将寒山、王梵志、王绩三人并列为唐代的三位白话大诗人。但是国内学界对寒山的研究并未从那时就深入开展起来,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有研究著作陆续出现。

        但在日本则不同。日本奉寒山为禅宗大诗人,评价颇高,所以寒山诗的流传也很广。现存最早的寒山诗版本——1189年国清寺本,即藏于日本皇宫图书馆,1904年曾翻印。翻印本序中说:“寒山诗机趣横溢,韵度极高,在皎然上道显下,是木铎者所潜心。”寒山的深刻影响遍及哲学、宗教、文学、美术、音乐、商业、政治等广泛的领域,可以说,寒山是古往今来对日本影响最大、影响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外国文化人之一。室町时代的著名画家狩野原信的绘画《丰干·寒山拾得图》为日本美术中的至宝;江户时代中期的禅僧白隐禅师,也是日本临济宗的中兴祖师,深受寒山影响,延享年间曾著《寒山诗阐题记闻》三卷;著名俳人芭蕉也以寒山为圣……再看一下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文学史会发现,很多日本近代文学大师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寒山的影响:坪内逍遥写过新舞剧《寒山拾得》;森鸥外写过小说《寒山拾得》和散文《寒山拾得缘起》;夏目漱石写过一首著名的俳句:“有人被蜂蛰,是寒山还是拾得?”;芥川龙之介写过随笔《寒山拾得》,等等。从其他文艺领域来看:音乐家柴田南雄有乐曲《蝙蝠伞与合唱的第七乐章:寂静的森林——寒山拾得》;漫画家镝木繁有漫画《寒山拾得》;雕塑家辻晋堂的雕塑《寒山》在威尼斯国际美术展受到至高评价,等等。在日本,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寒山,寒山邮票、寒山拉面、寒山墨块、寒山酒、寒山刀……可以说,寒山渗透在日本人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接触到寒山的思想、形象与气息。

        张石先生的新著《寒山与日本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全面地论述了寒山的形象与文学对日本宗教、文学、美术、商业、社会与政治各个领域的深刻影响,并得出了“寒山是对日本文化影响最大的外国文化人之一”这一结论。书中对寒山在日本的影响有很多透辟的分析,如作者在谈到寒山的“笑”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时指出∶寒山与拾得的笑,在日本已成为一种文化向往,表现了笑口常开,笑尽世上可笑之人,笑尽人间古今忧愁的超脱境界。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一笑解千愁,笑中有顿悟,笑是一种禅的修行和凝聚,笑是一种解脱和超越,尤其是寒山、拾得的笑,无因无果,全神贯注,宛如赤子玩童,与秋风同乐,与落叶共舞,是笑的绝唱,是笑的顶峰。因此日本在长期接受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这寒山与拾得的笑已凝聚成一种文化符号。

        在论述寒山的孤独精神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时作者指出∶寒山在孤独中生活,在孤独中升华,在孤独中顿悟。尽管寒山与拾得被世人谤为“疯癫”,不与之为伍,但是他们入烟萝,乘白云,以山为友,以岩为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们孤而不苦,孤而不悲,孤而犹乐,孤而犹荣。他们是修炼着孤独,幸福着孤独,品味着孤独的“孤独的典范”。而“孤独的典范”寒山,为日本近、现代作家提供了一幅理想的“孤独人生图”——“我向前溪照碧流,或向岩边坐磐石,心似孤云无所依,悠悠世事何须觅。”

        作者张石多年来游学日本,出版有《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等著作。这部《寒山与日本文化》,以寒山为切入点,揭示了中日文化在深层结构中的互动、共鸣、升华与发展,可谓“以一目尽传精神”,很耐人品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