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2月23日 星期三

    《互联网的未来》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2月23日   18 版)

        本书作者是牛津大学网络治理和管理规则教授乔纳森·齐特林。他同时还是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及社会中心的共同创始人。基于10年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案例,他从大局入手,展示给我们一个已经背叛原始崇高理想的互联网世界。

        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互联网是如何慢慢走向毁灭的边缘。这种毁灭,正来自于互联网本身所取得的辉煌。互联网已经无处不在,我们几乎不会去多想互联网的未来。但互联网的脆弱也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正随时遭受到威胁。一个濒于险境的互联网该何去何从?

        齐特林回顾了PC和互联网兴起的历史,揭示了两者是如何产生“自我繁殖特性”,以及它们是如何从其他地方不加过滤地吸收各种驱动互联网发展特性的能力。齐特林认为,可自我繁殖特性是互联网用户获得的最大好处:我们可自由地与其他人沟通和交流,并获得诸多不可预料机会的眷顾。

        然而,不断增多的安全威胁,比如病毒、恶意软件和对隐私的侵犯等,却在慢慢把我们带入一个以“被锁定”的设备为代表的全新困境,我们无法对这些设备进行任何修改,只有这些设备的制造商才保留修改的权利。比如iPod、iPhone,Xbox和Tivo等,它们给PC设备的自我繁殖特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被锁定了的设备具有一些与众不同且无比麻烦的特性。这些功能实际上在一些领域应用得很广,但以比较隐蔽的方式呈现:比如汽车GPS导航系统,可能会被改装成一个偷听装置,窃听开车者说的话。而数字视频播放器也可能被要求远程删除用户在家里录下的内容。新的Web2.0平台网站,比如Google的混搭技术网站和 Facebook早已名声在外,不光它们自己的应用程序,即使外部开发者编写的程序,同样也可以从一个中心控制源对其进行监视和控制。

        乔纳森·齐特林认为,必须保护好互联网的可繁殖性。本书向我们展示了,通过新的技术方法和新的行为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做得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