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2月16日 星期三

    也说“韬光”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2月16日   08 版)

        杨慧林教授《关于“韬光”的误读及其可能的译解》(见《读书》2010年第7期)介绍了理雅各(James Legge)对“韬光”的译解。杨教授认为,理雅各从“韬光”看到了“不刻意琢磨、不刻意追求”的深层涵义,这样就能从“韬光”解释“虚静而不竭”的中国古代智慧,并与“虚之用”相联系,而“虚之用”的思维与圣经的“虚己”、“虚心”相类似,如此,“韬光”便可能在“自我倾空”的意义上被西方人所理解。

        这个译解确实可避免“隐藏实力、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给人的感觉。然而,此解深则深矣,却有点玄,玄就玄在字面上不太搭界。我觉得,可否以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的“光而不耀”来解“韬光”。无论字面(浅层)的意思还是深层的涵义,“韬光”与“光而不耀”都是相通的。“光而不耀”是说虽内在地有光、发光,但不炫耀,且能自觉地收敛光芒,不使耀人眼目。有优势、有强处,但不张扬、不炫耀,自觉保持低调。比如说,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耀武扬威,更不穷兵黩武;“不以兵强于天下”(《道德经》第三十章)。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的“不敢为天下先”、第七十章的“被褐怀玉”均与“光而不耀”相互发明,这也可以说是“韬光”的应有之义。“光而不耀”与儒家中庸思想也是相通的。

        看来,以“光而不耀”解“韬光”,大致得之。据此,试释译“韬光(养晦)”:sheath the light to make it not dazzling while giving light。韬,剑匣、弓袋,这里作动词,相对应的英文是sheath,sheath亦可为动词,意即sheathe。

        要之,“韬光(养晦)”、“光而不耀”乃是一种行为方式,这是比较合于中国文化传统的行为方式。

        北京市大兴区  李克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