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1月26日 星期三

    从一本英汉辞典看启明书局出版理念

    元 尚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1月26日   14 版)
    启明书局LOGO

        启明书局1936年成立于上海,地点在福州路328号,创办人为沈志明,他是中华书局的创始人沈知方的儿子。有一种说法,说启明书局的名字,是沈志明征求了朱联保的意见之后才定下来的。世界文学名著的节译本,著名的如《少年维特之烦恼》、《鲁滨孙飘流记》等。书局还曾印过斯诺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工具书如上所列,另外它还出版过一套按文学形式分类的《中国新文学丛刊》,这套丛书在当时颇有影响,其中收有周作人的“小品文”,茅盾的“小说”,邹韬奋的“日记与游汜”,胡适的“书信”,田汉的“戏剧”,徐志摩的诗歌等。

        在中国旧书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想起民国时的几家书局》,其中说:“初中时,还看了好些西方翻译小说,大多数是上海启明书局出版的。启明书局的世界名著系列,设计风格一致,小32开,都不怎么厚,显得娇小玲珑。封面都有一张和内容相关的图片,很吸引人。而且,这些世界名著小说,译文用晓畅的白话,都是启明书局专门约人翻译,和别的译本不同。比如说,我当时最喜欢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世界书局出版,程小青等人翻译。但我还是找机会又看了启明书局的单行本,它的译文,比程小青等人更‘白话’,更适合中学生阅读……又比如说,《侠隐记》、《侠隐记(二十年后)》(预告后续有《侠隐记三集(波治伦子爵)》,但似乎没出版过),我也是在看过伍光建先生的文白夹杂译本后,又看了启明版的‘大白话’。当年启明书局的用心,是为中学生提供课外读物。不过,民国时期启明书局的世界名著系列,现在知道的人似乎不多了。”

        不惟启明版的世界名著系列知道的人不多,启明版的英语语文方面的读物,知道的人恐怕就更少了。据《民国时期总书目语言文字分册》知其出版过外国语文学会编的《英汉四用词典(求解、作文、成语、翻译)》(1949年,1027页),何一介编的《(英汉双解)启明英文成语辞典》(1947年7月,494页),谢克任编的《(自学本位、英文讲解)英文最常用词650》(1938年7月,100页),周思良编《(华文注音、习题测验)自学英语会话》(1947年3月),庄稼编《(英汉对照,华文详注)怎样写英文日记》(1942年1月),任仓盦编《英语标点法》(1940年5月)。我收藏有一册启明书局1947年第4版(战时经济版)的《(求解、作文两用)启明英汉辞典》,邹朝濬、苏兆龙主编,葛传槼校订。

        从上列诸书可以看出,启明书局的读者定位,主要是中学生课外读物、工具书和一些世界文学名著的节译本,这些字典与工具书主要是为具有中等英文水平的读者,为这个读者群着想,正好与其世界名著系列的阅读对象遥相呼应。与启明书局的LOGO所传达出来的“启明”的含义遥相呼应。

        “启明”的LOGO,设计的十分简洁,一盏造型古朴无华的油灯,那一丁点火焰,始终照着人们的读书历程,从早到晚,当满天星光,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这一盏油灯伴着爱书人,直至天明。那一点似星光的灯光,虽不灿烂,但却异常明亮。那是一盏心灯,一片天光。

        《(求解、作文两用)启明英汉辞典》的序文,最准确的说明了启明的这一宗旨。序文里讲编这样一部词典的原委,是因为当时英汉辞典虽汗牛充栋,但是对于中等程度的读者,或者说对于中学生来说,它们不是过于繁复,就是失之于简单。前者让初学者无可适从,后者让初学者难得要领。“一个学生走进书店里,一时往往难于下手,不知到底是哪一部适用。”主编之一的邹朝濬说:面对这样的情形,总有学生来问,选择哪一部辞典最适用,“因此,我脑海中,就有一个动机,编一部专门适合一般中等学生和自修学生所需要的字典,并能适合他们的购置力。”有了这样的设想之后,他就和老朋友葛传槼商量,希望编一部书价为一元左右的英汉辞典,眼前的这部精装辞典,可是696页呀。编书能够为读者的阅读水平考虑,为读者的购买力考虑,难能可贵。

        这部辞典取材于桑代克的《20世纪初级字典》,福雷的《牛津简明字典》,《牛津袖珍字典》,并对其进行了删繁就简的工作,同时又根据中国读者的实际情况做了适当的补充。辞典收入英文单字2万,成语、熟语、格言等4千多句,例句1万多条。英文注音采用韦氏大辞典的标准。是书编于1936年,原稿已经编排了一半的时候,爆发了“918”事变,全稿及其纸型存放在沪东区,结果全部被战火烧毁。后经过编者们的不懈努力,方才把这部毁于战火的书稿,整理出来,四年之后始得出版发行。

        这书很有意思的地方是书后面的“英文读音法”,它和现在的英文注音的方法不同,现在用国际音标,这书则全用汉字为音标注音,从“爱衣(a上加-)”读法说明是这样写的“起音近于‘爱’,而收音近于‘衣’。”到“实由(zh)”说明“快读‘实由’二音,即成”,我想按照这种方法说起英语来,是不是就是洋经滨的味道。会不会像今天电视台的主持人那样用标准话说粤语,粤味不粤味,标准味不标准味的。我记得年轻的时候,上中学,学习英语,课本里面都是口号,老师上课一边讲,一边读,我哪,没别的,因为喜欢汉字,麻利的就用汉字给每一个英文单词注上“汉音”,一学期下来,以为全记住了,我那时记性好,语文课文不论是什么内容,看两遍,就记住。对英文觉得也这样干,结果每学期考试没有一次得过20分的,不过那时候,得多少分不重要。有一位老辈人告诉我说,当年他们学英语,用的就是启明的这种方法,注音全用的是汉字,说起英语来就是不标准。我哪,是既没记住,就更不用谈标准不标准了。看来语言的快餐读法,普及不易,标准更难。我现在看英文文字很亲切,读,一个也读不上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