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被认为是中国少儿出版从“童书出版大国”向“童书出版强国”迈进的“童书出版强国元年”。可以说,少儿出版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大出版格局中,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与目前中国最受孩子欢迎的作家杨红樱合作,于2011年1月推出一套8本的儿童文学原创精品——“杨红樱画本科学童话系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国内童书出版界倡扬一种“打造本土原创儿童文学精品”的理念,将中国少儿出版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为中国童书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此一出版行为引人关注,它引发思考的话题很多。我们特邀作家杨红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李兵、儿童文学专家李利芳,就这次出版行为的相关话题展开深入对话。
湖北少儿:打造本土品牌
李利芳:李社长,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有怎样优良的传统?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您将秉承怎样崭新的理念来寻求突破?
李兵: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有很好的传统,这在业界也是公认的。近年来,我们将“经典、科学、阳光、成长”作为出版理念,紧紧围绕“儿童文学”、“科普知识”、“低幼启蒙”、“文教图书”四大板块构建出书体系。目前,这四大板块已初具规模,各自拥有了自己的优势产品,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重点图书并形成产品线。有的重点项目极具生命力,在出版界具有较大影响,已经成为了我社的“镇社之宝”。
李利芳:这批重点图书很清晰地显示出贵社一个鲜明的理念——打造本土品牌童书。
李兵:是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中国动物文学大系》是中国原创动物文学精品的集大成整理与塑新工程;《全国优秀儿童文学获奖作家书系》是依托“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优质资源,精心策划出版的原创佳作;《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从建国60年来产生较大影响的少儿科普读物精品中遴选60部作品,被誉为“中国第一套少儿科普经典文库”。这几个系列都是规模很大的图书工程,从不同角度总结、展现了我国原创儿童文学所取得的成绩。
李利芳:我们知道,少儿图书出版在我国一直存在两个较严重的问题,一是教材教辅类少儿图书“一头独大”,二是引进童书多而原创童书输出少。这两个问题近年来已经得到较大改观。这个现象说明,我国原创品牌童书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在国内外激烈的童书市场竞争中,我们还有很长很艰难的一段路要走。
李兵:少儿出版形势与业绩喜人,但一旦透过繁荣表象,用心思考,我倒是变得沉静起来了。在市场经济时代,一次出版行为的目的固然会首先指向营销与盈利,但如果仅仅受限于此,出版行为就会变得急功近利,短期短见消费我们的创作资源,而走不上良性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近来我愈来愈明确了一种认识,童书出版要有大理念,要确立“中国制作”意识,从原创内容到图书编辑、设计、包装,真正都能体现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品位,童书制作要用心、花大力气、长时间去打造精品。我想以这样一种崭新的出版理念将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推向世界。
李利芳:您的这个想法从杨红樱开始做起,意义非同寻常。杨老师,您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和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进行这次合作的呢?
杨红樱:我的文学作品已经得到众多小读者的认可,我很欣慰。我的童书也以各种形式出版了很多,销售量很大。但我一直不太满意的一个地方是图书制作本身,即当作品以“书”的形式最终呈现时,我总是不很满意。提供给孩子的书和大人的书不一样,给孩子的书要在每一个细节上精打细磨,不能粗糙。文字部分更多是作者用心磨砺的,但图画与书籍设计、包装等更多环节却是作者控制不了的,当然不排除对有些作家来说,文与图都是自己完成的。所以我总有一个理想,希望自己的作品再次进入孩子们的生活中时,从外到内,都是精美的艺术品。
李兵:杨红樱的这个遗憾正好和我们的思路对应了。她是我国目前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作家,我们要尊重小读者的审美感受与审美判断。所以我们就想把在孩子们生活中出现最多的童书先打造成精品,让中国孩子能体验享受到文学精品的魅力。
杨红樱:打动我的是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态度。他们很严肃认真,专门组建了庞大的制作团队。我们这次合作具体实施已有一段时间,期间和他们社长、美编、文字编辑等反复交流,就文与图的最佳融合深入论证。我敬佩他们执着的精神,铁了心要做好这件事,而不是为了市场匆匆推出图书。他们这样的态度是对作者莫大的尊重,是能赢得作者信任的。我想他们这样的制作理念一定会确立一种品牌,会把中国众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推向世界的。
李利芳:那么,为什么是从杨红樱的科学童话做起呢?
李兵:杨红樱目前影响巨大的作品有很多系列,校园小说、马小跳、笑猫日记等,但我很早就注意到杨红樱的科学童话,我认为人们忽视了杨红樱科学童话的价值。杨红樱的创作是从科学童话起步的,她写科学童话前后有十余年,作品量很大,写得也非常好。我们社历来重视童书的“科学”组成部分,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所以就想从这个突破口做起,这无论对科学童话本身,还是对杨红樱创作的肯定,以及对我们社理念的彰显、品牌的树立,都是意义重大的。
杨红樱:我很看重我的科学童话。除了因为她是我创作的起步点之外,还因为我曾在此领域长期积累、摸索、实践,有很深刻的体验。所以当李社长他们提出要做科学童话时,我很高兴,也很欣赏他们的眼光与远见。
科学童话:杨红樱的创作根部
李利芳:我是在进行一个西部儿童文学作家论的课题时关注到杨老师的创作的,我那个课题的基本思路是对作家进行个案研究,并且对每一个作家都从创作根部开始关注起,所以杨老师的科学童话自然在我的研究视野内。大概五年前,我和杨老师关于她的科学童话就有一个对话。我越来越感觉到,科学童话的起步对杨老师意义重大,为您带来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儿童文学创作道路,您怎样认为呢?
杨红樱:我曾经说过,如果我创作之初不是写科学童话,那我的小说绝对不是今天这样的。多年的童话创作,为我后来的小说创作做了很好的铺垫。而因为“科学”的加入,又使我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写科学童话是件苦差事,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甚至需要实地考察。我家的藏书有近三分之一是百科类知识读物,记得当时做了几抽屉的分类卡片。我很庆幸自己是从科学童话起步的。她让我在一进入创作时,即抹去了浮躁与轻飘的心理,扎扎实实埋下头来,做了很多基础的工作。
李利芳:中国的科学童话创作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在五六十年代有很好的发展,曾经出现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如方慧珍、盛璐德的《小蝌蚪找妈妈》(1955)。这是非常特殊的一种文体,她融科学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在很有机的层次上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我感觉科学童话尤其在引导年龄层次较低的孩子进入科学世界时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杨红樱:我的科学童话创作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影响很大。当时我是小学语文老师,我发现在所有的课文当中,学生们最喜欢的还是科学童话,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它有故事,有知识点,有优美的语言和意境,还有爱的教育蕴藏其中,恰好暗合了儿童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想象力,还有心灵成长的需要。所以我就开始写起了科学童话。
李利芳:科学童话在新时期以来也有很好的发展,代表作家如鲁克、冰子等。我记得您的第一篇科学童话是1981年在《少年报》上发表的,名叫《穿救生衣的种子》。1986年您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童话集《快乐天地》,1989年出版系列科学童话《蜗牛的小公馆》,90年代中期您又写作了三部表现地球生态环境的长篇科学童话,《寻找美人鱼》、《森林谜案》、《猫头鹰开宴会》,题材覆盖海洋、森林、沙漠三大领域。可以说在当代儿童文学界,您的科学童话创作其实是很有成就的。您承接了我国科学童话的优良传统,开创出了具有自我风格与表现领域的科学童话作品。
杨红樱:后来我又写了大量的童话作品,进入新世纪开始出版小说《女生日记》,后来形成校园小说系列,再后来就是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在这30年中写了大量作品,不过我对科学童话依然情有独钟,我特别想让小读者关注这部分作品。
李利芳:我曾经将您的创作分为四个阶段:科学童话——童话——儿童小说——《笑猫日记》新童话,我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讲到这四个阶段时,一位香港学者和我交谈说,难怪您的创作取得这么大的成功,那是因为您一直在变,一直有独特的艺术追求。她的这句话当时一下点拨了我,也把我对四个阶段划分的意义更加显示了出来。之后我跨越四个阶段表层的划分,又开始思考贯穿这其中的灵魂主线,结合您后来的创作,我想追寻出科学童话作为根部阶段,究竟对您的文学创作还有哪些深层次的影响可以被我们分析出来呢?
杨红樱:首先,创作之初的科学知识的储备对我来说很有意义,这训练了我对儿童文学文学性的一种理解,儿童文学需要蕴含知识、表现知识,认识客观世界是孩子成长的基本精神需求,而用文学的途径来认识,便更容易进入,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