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1月05日 星期三

    新书淘宝·文学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1月05日   15 版)

        “到了年终,很多媒体都在盘点,当我们回望2010年的原创长篇小说,有几部被人家记得住,又能放在桌面被说道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回顾2010年的文学出版时显得有些无奈。

        他认为,出版产业多元分化的局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浮躁的心态。“主业多多少少被忽视,原创的内容数量缺少,质量没有得到提高。现在需要慢下来反思一下,改革是大势所趋,这当中要总结经验,无论如何出版是主业,这是我们的集团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冷思自己的时候。”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知名出版社在2010年也做了深刻的思考,在2011年将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文学图书。本报记者日前专访10家知名出版社,让他们的当家人向读者推荐2011年值得关注的文学图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

        贾平凹、王树增长篇新作值得说道

        “出版社最好的贡献,就是推好书,其它都是假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开门见山,言语实实在在。

        潘凯雄认为一线作家的重点长篇也很值得说道一番。贾平凹最新长篇小说《古炉》是一部厚重的作品,故事发生在陕西一个叫“古炉”的村子里,这是一个偏远、封闭、保持着传统风韵的地方,但是这份宁静却从1965年冬天开始动荡。作者用真实的生活细节和浑然一体的陕西风情,把当时中国基层“文革”的历史轨迹展示在我们面前,是作家对那个时代中国农村的生动写照。

        王树增的《1901》叙述的不仅是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还有中国人在那段纷乱岁月里的心路历程,从而深入探寻了至今影响着中国人历史情感的那些隐秘缘由。

        《你好,新疆》王蒙关于新疆题材的作品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比较完整地反映了王蒙在新疆十六年期间与新疆各族人民结下的深厚情谊。作品朴实幽默,有很强的纪实性。

        曾在2010年因“一女二嫁”引起版权之争的王刚,将推出其《福布斯咒语(下)》。

        相对于首屈一指的名家来说,弯弯的名字在文学圈内尚属陌生。她因《可不可以不要铁饭碗》成为家喻户晓的超人气博客天后,被推崇为上班族和学生族最佳心情代言人。作品中,她以独特的欢乐视角介绍诠释了工作的艰辛,也被纳入人文社的视野。

        潘凯雄说,常规传统的出版内容会一如既往老老实实做下去,同时尽可能把内容资源多拓展一些,产生更大的效益。有些跟主业有关联的方向,比如影视方面可能会纳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考虑范围;以往青春文学游离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之外,2011年也将“正式”进入。

        “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拓展出版资源和出版方向。”潘凯雄表示,2011年,他们将通过与九九出版公司的资本合作,进行专业化运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

        寻找原创文学的、学术的作品 重推孙甘露、残雪作品    

        对于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来说,出版业的浮躁心态在2010年愈演愈烈,“当下中国出版的门槛在降低,出书不再是让人敬畏的表现。”

        过去出版的首要条件是必须达到一定的出版水平,现在很多因素都可以成为出版的理由,另外,买卖书号成为某些出版社公开的生存手段。与此同时,文学不是读书人唯一的追求,凡是跟当下社会、跟百姓周边生活有关的内容,都可以成为人们阅读的对象。这些书发行量不一定大,这表明了中国阅读界虽然行进在浮躁过程中,终归还有小众的出版物在出版疆土得以出版并传播,这是中国出版的大幸。

        在多元的出版状况下,郏宗培带领他的团队仍然不懈地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出版社口味的作品,寻找原创文学的、学术的作品,尽管不多,却与出版社追求的品质契合。他希望能够沉静下来,真正做些能够留得住的出版物。

        比如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残雪的《吕诗芳小姐》。前者是先锋派作家孙甘露沉淀多年的新作,后者通过青年女性的人际关系反映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格非的新长篇《春尽江南》概括了20多年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葛水平描写山西女人的长篇小说也都将落户上海文艺出版社。

        郏宗培表示,2011年的重点作品中,基本上都是中壮年一代的作家新作,都是不太轻易写长篇的作家。他们的文学观点稳定,视野又紧跟时代变化。另外,他们也在挑选年轻的作者,推出新概念大赛得主的作品。 

        江苏文艺出版社社长黄小初:

        经不起民营公司冲击 今年主打辛亥革命作品

        “2010年的出版行业快速成长,不能说乱象丛书,至少也没什么规律可循。” 江苏文艺出版社社长黄小初介绍,2011年,因为是建党90年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很多出版社会围绕这两个主题做文章,但也有可能大多数还将是应景之作,如果把最新研究成果在这个节点推出来,应该是有意义的事情。

        江苏文艺出版社将推出浙江作家关于辛亥革命的个人纪录的作品。此外,他们将推出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张欣、陈世旭的、田中禾、范小青等知名作家的作品,还将有选择地推出铁凝、池莉、苏童、毕飞宇等历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者代表作丛书。

        在黄小初看来,去年一年民营出版公司对很多国有出版社已经形成巨大的挑战。很多一线作家的作品,都在第一时间内被民营出版公司给包揽下来。“如果用巨资拼?没有实力;即使拼下来,有限的营销和宣传手段、渠道关系,也不见得比民营公司做得好。而作者本人,一方面会考虑版税;另一方面也看重作品的普及程度。”黄小初说,有些出版社已逐渐放弃做文学图书,而转向靠教辅图书或出卖书号生存。

        为什么相对来说文艺社更容易被分割资源?最经不起民营公司的冲击?在出版市场的狂风骤雨中显得如此风雨飘摇?黄小初分析说,一是文艺图书最容易受到数字化冲击;二是文艺出版进入门槛比较低;三是资金链存在问题。出版行当处于两头都要“求”的尴尬境地,作为卖方,他们要“求”经销商;作为买方,他们要“求”名作家;作为买方的下游经销商可以拖欠出版社的货款,而作为卖方的上游,作者的稿费不但一天都不能拖欠,甚者还要预付一半甚至预付全款才能拿出作品。至于引进版权的作品,更要预付版税。在这种不公平的市场模式和环境中,文艺出版社捉襟见肘,面临沉重的压力。其它诸如体制上的问题等多种原因,成为国营出版社和民营出版社无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众多因素。

        再与国外的出版社相比。国外的作家与出版社签约,就没有权力再将作品拿到别的出版公司。而在国内,几乎没有作家固定在一家出版社出版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不敢有大的投入,除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样的老字号,很多文艺社没有什么样常销书。这是文艺社普遍面临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江苏文艺出版社寻找新的发力点,抢先一步,成立“网游中心”,在半年运作之后,有7本书销售超过十万册,销售数据有了较大增长。目前,他们按照民营的模式管理营销,2011年将在战略上进行微调,希望打造成覆盖少儿文化消费全产业链平台,带动其他图书销售。“文艺社面临的问题首先是生存。我的想法是,不会去动少儿出版的存量,在增量上下功夫。”黄小初说。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施宏俊:

        本土原创市场在扩大 将推出张大春的《城邦暴力集团》

        在很多文艺出版社举棋不定、四顾茫然的时候,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施宏俊却坚定地认为,本土原创市场在扩大。从2010年的出版情况看,六六的《心术》销量达25万册,看上去比较小众的马鸣谦的《隐僧》,销量也有2万,并且已将版权输出到台湾。

        2011年他们将推出张大春的《城邦暴力集团》等小说。“慢慢地你会发现,华语小说将成为相对统一稳定的市场。在英语世界,像过去《哈利·波特》全7册销售几千万册、一本《达芬奇密码》就销售6千万册的现象也许会成为历史。出版有其不确定性,畅销书不可复制,一本书拯救市场的情况会有,但是不会太多。”施宏俊说,世纪文景不太参与竞价出版的潮流,但会在阅读潮流中发现与文景气质契合的作品。

        施宏俊的判断来自于开卷图书公司公布的相关数据。他发现,本土原创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占据市场,写作群体越来越庞大,他们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征服广大的读者,而“中国概念”的受人关注度渐渐提高,也使得中国题材的作品受到较大的关注度。同时,阅读群体的发展越来越趋向成熟且兴趣广泛。

        “出版市场在中国,创造力也应该看好中国作家。真正的希望在非职业作家身上。”在施宏俊看来,很多过去活跃在一线的作家某种程度上激情不再,拿不出特别有份量的作品,而那些跨界的写作者,诸如王小峰、六六等,显示出旺盛的创作势头,且具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

        基于这种认识,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出版份额中,引进版图书由过去的80%降低为50%。在大的出版环境中,他们的眼光转向国内,但即使往外看,也基于对本土化的了解和消化。施宏俊说,过去国内没有人脉资源的情况下,寻找国外成功的出版物不失为捷径,但是引进书也依然有本土性,比如《追风筝的人》《纯真博物馆》等,都无一例外不动声色地打着文景的标签和印迹。

        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

        捕捉读者最感兴趣的选题 将出版菲茨杰拉德系列作品

        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认为,目前商业化的出版竞争更加专业,越来越多聪明的外国文学出版者开始出现。他说:“他们的聪明体现在能够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外国文学,怎么才能做起来,把钱花在值得做的书上。很多出版者运用出版以外的资金投入出版,做得非常充分。比如中信出版社、新经典、磨铁等出版公司,随着越来越多年轻的、真正的文学爱好者进入市场,我们会发现,各种各样、有读者没读者的书都在出,大的出版社再也无法垄断出版市场。”

        即便再有出版公司抢夺外国文学的出版先机,作为老牌的传统出版社,译文出版社还是因其拥有经典作品的出版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基本稳定的读者群体。一本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从2003年出版到现在销售已达120万册;在推出经典作品的同时,主流作家的图书也是一支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生力军。他们一方面紧盯在国际富有影响力的畅销书作家,对于具有市场热点的图书也积极挖掘其市场空间,这样出版的图书才会持久稳定,不像网络文学那样昙花一现。

        在出版这张“恢恢巨网”中,仍然可能不断地发现新的疏漏。赵武平注意到,上海世纪文景的眼光不错,从其出版物上看得出他们在营销上花了不少心思,而大的出版社在这方面表现比较压抑。赵武平表示,即使传统的品牌出版社,也须积极寻找市场热点,捕捉读者最感兴趣的选题。过去做出版,文学理想和出版责任是放在首位的,现在市场对出版人提出了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市场部的力量,对但凡有可能成为畅销书的书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希望能够在畅销书的排行榜上经常见到译文社的身影。“ 不论是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的出版与引进,总是要有出版社承担社会责任,坚守学术追求及文学理想。有些书出版后成为热闹的话题,但无法沉淀。”

        据介绍,译文出版社2011年400多种出版物中,有一半是经典重版;新书中包括大作家系列的延续。有20世纪美国最杰出、最受欢迎的作家之称,以《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经典作品闻名于世的菲茨杰拉德,译文社从新近推出他的处女作《人间天堂》为开始,在年底将以文集形式出版菲茨杰拉德的系列作品,其中包括他的自传体小说《夜色温柔》等。全套系列皆为精装本,收录作者家庭影集、手迹与原版书影等,堪称菲茨杰拉德作品的最佳收藏版本。法国文学代表人物之一、“新小说”代表作家和理论家、电影编剧和导演阿兰·罗伯-格里耶的作品也已在年底出版。《桃色与黑色剧·骰子》、《桃色与黑色剧·玩火》两部剧本是首次在国内问世。

        日本文坛经典作家三岛由纪夫,继在上海书展期间推出他的戏剧代表作《萨德侯爵夫人》和长篇四部曲“丰饶之海”系列第一部《春雪》后,《奔马》、《晓寺》这两部“丰饶之海”的第二、三部小说也在年底与读者见面。让广大读者得以领略三岛标志性的死亡美学之魅力。

        译林出版社此次推出奇幻文学之父、《纳尼亚传奇》刘易斯推出《空间三部曲》,这个系列是刘易斯与《魔戒》的作者托尔金为了一个约定而写的,面世以来便广受好评,奠定了他后来《纳尼亚传奇》的成功。在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有原创性和最有煽动性的一位文学批评家”的美国作家哈罗德·布鲁姆的《如何读,为什么读》中,所提倡的是一种文学理念。网络当道、文学式微的年代,布鲁姆针对新世纪的读者,提出了要读最好的一流作品的文学理念,说明了这些作品妙在哪里,为何要读这些作品、要如何读才能得其精髓。

        作家社为作家出好书

        周国平、刘索拉新书率先亮相

        一向以“为作家出书,出作家好书,为读者奉献好书”为宗旨的作家出版社,重点书应该值得读者期待:冯骥才的《乡土精神》、张炜的《午夜来獾》、叶辛的《客过亭》、刘索拉的《迷恋·咒》、海岩的《独家披露》等作品,将为读者奉献文学的盛晏。

        “迷恋使我们活下去,感觉使我们飘飘然,情欲使我们上天堂。”现代派作家、天才艺术家刘索拉最新长篇小说《迷恋·咒》,以美国曼哈顿为背景,采用“黑色幽默”的笔法,勾勒荒诞现实中的荒诞人物与荒诞事件。《迷恋·咒》中,刘索拉将爱情、婚姻、情欲、音乐、迷恋学说打碎,重新拼贴重塑,只有她能将如此世俗的人类情感讲述得如此疯狂生动,自由而不拘一格,并富有哲学探索精神。刘索拉似乎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哲学家周国平与旅德摄影艺术家王小慧的对话,将在《花非花》中进行思想与情感碰撞,显示文采与影像交融。

        三毛辞世20周年特别授权纪念传记《三毛:1943-1991》独家披露三毛自杀真实原因以及三毛与荷西分手后曾有的短暂情史等。三毛辞世后,大陆与香港台湾等地相继出版了多部关于三毛的书,但均因未受到正式授权而遭到陈家人以及三毛去世后的作品受托人的拒绝与反对。这次,《三毛:1943-1991》的出版将坊间对于三毛本人的种种说法与猜测做一次全面的澄清。

        死亡话题的图书在前几年曾因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带动起直面死亡的讨论和出版,这次,作家社推出《我的死亡谁做主》,并将在1月7日邀请崔永元、洪晃、凌峰等将到首发现场与作者一起共同探讨这个中国人讳莫如深的话题,同时也给所有理智而聪慧的中国人指明一条为生命寻找尊严的道路。

        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单占生:

        有望回归纯文学 让经典重新走入读者的视野

        如果说前两年,还有诸如穿越、盗墓、职场小说等类型小说能够在阅读上引起读者的兴趣,那么2010年阅读平平淡淡,有点找不着感觉。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单占生说,在议论2010年文学图书市场的时候,文学界出版界都有一种想法,希望回到纯朴的、经典的路子上来,让经典重新走入读者的视野。

        但是即使品牌的传统出版社,也始终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其他近几年风生水起的地方文艺社,如上海文艺、湖南文艺、河南文艺也没有太大动作,整体印象非常平淡。而作家的创作似乎也处于彷徨时期,一方面地域性作家群体意识淡化,过去陕军东征、中原突围的形态渐趋消失,地域性作家队伍处于平淡状态,作家不再局限于地域性创作,豫军中像刘震云的创作已突破了地域存在,站在文学本体的层面上更关注内在的人性;另一方面,很多作家更坚守现实主义创作,没有太大作为。

        “作家们在突破地域文化的局限和写实主义创作,是否标志着文学朝着更文学化的方向发展?”单占生感觉到,职场文学、官场文学等类型小说走向实用主义,不但对文学有害,长期下去也会使读者感到阅读疲倦,因为这些作品离文学太远。经过2010年的沉默与沉寂,也许读者和作家都应该反思,关键这一反思是否真实、是否切实有效是个问题。 

        春风文艺出版社 :

        重推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和《张之洞》

        春风文艺出版社在图书订货会上推出的作品中,插图本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和《张之洞》(上、中、下)当属重头戏。曾国藩的家书以其鲜明的特色和深广的文化内涵及悠久的教育意义而备受读者喜爱,被视为家庭教育、修身养性之圭皋。曾国藩传世的家书1400多篇,作者唐浩明选取其中的240多篇,对每篇家书进行评点。书中还配有曾国藩的大量书信手迹、书法及文学作品影印件和晚清重要人物肖像等珍贵图画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张之洞》(上、中、下) 是唐浩明继《曾国藩》、《杨度》以后,历时五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再现了张之洞这个作为中国近代史不得不提的人物的一生,“史”与“诗”和谐完美的结合,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前些年总有诸如莫言、陆天明等名家大腕助阵的春风文艺出版社,在今年的新书中却转向了富有潜力的非职业写手。资深媒体策划人建平、程慧平的《中国式百万富翁》为中国普通民众提供的更新财富观念的读本。全文虽涉及就业、创业、房产、投资、经营等宏观问题,却深入浅出,全部以身边人事例为证,读来格外亲近。

        婚恋题材的作品永远是大众热衷的话题,春风文艺出版社的诸多此类题材的新书,均出自新人之手。比如《离婚协议》作者青苔新作《在你面前我好想流泪》、杨若华的《别惹婆婆》、李榕的“塔罗牌系列”(共八部,包括《树妖的森林》《狮身人面的冒险游戏》等)。

        湖南文艺出版社

        打造“纯文学” 推出毕淑敏的《蓝色天堂》

        历年来着重打造“原创之春”系列图书的湖南文艺出版社,今年在“纯文学”上依然有大动作。毕淑敏的《蓝色天堂》,是“作者投入成本最高”的作品,也是出版方不惜成本精心制作的书籍。在每本《蓝色天堂》的内页,都附赠了一张价值5000元人民币的“环球游船票”。毕淑敏以旅行为契机,在讲述沿途风物美景、人文地理的同时,嵌入人在旅途孤独中对人生命运以及幸福生活的思考。旅行的33个理由,关于幸福的33种智慧,通过“游历+故事+直抵心扉的感悟”的形式,汇集最为流行的三个话题——“行走”“心灵”“人生”,为广大读者提供相应的情感需求和心灵归属。《党校同学》后,杨少衡的新作《如履薄冰》在艺术上依然保持其鲜明特色,构思精巧,人物个性鲜明。孙惠芬的《秉德女人》中,既有《白鹿原》式的深沉和积淀,有《丰乳肥臀》式的妖娆和野性,但《秉德女人》从自己的家园寻找的,是开放的辽南海边小镇女人的存在感、生命观,那种从生命根部升起来的对太阳的仰望……这是中国女性文学人物的另一种风貌。

        现代出版社

        推出蔡志忠的《参禅步道》

        以漫画书见长的现代出版社,此次推出蔡志忠的《参禅步道》。蔡志忠曾用简洁生动的线条描绘了一部部颇具影响的漫画书,在台湾、香港地区和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广受欢迎。他的作品庄子说、老子说、禅说、史记、西游记、聊斋系列等开启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参禅步道》是一本将书法和蔡志忠漫画相结合的励志类图书,也是蔡志忠第一次以漫画彩绘的形式进行创作,他在参禅体悟的基础上添加了非常中国、也非常有哲学意味的的元素——书法。

        不是所有的绘本都敢自称“画给所有人”,可是大概所有人都有相似的童年。猪乐桃编绘《猪仔仔的时光机2童年时光机》大概可以轻轻拂去读者心灵深处的灰尘,一起找回那些已经被遗忘的幸福。

        长江文艺出版社:

        期盼郭敬明的大动作

        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图书中,青春文学已占据牢固的江山。据悉,2011年,已经以出版人姿态出现的郭敬明还会有大动作,加速布局国内出版市场。

        除了已有的杂志《最小说》和《最漫画》,还要推出其旗下著名作家落落和笛安分别担任主编的两本新杂志《文艺风·象》和《文艺风·赏》,加上其团队70多个签约作者出版的单行本图书,郭敬明的“出版帝国”版图急速扩张。2010年12月,郭敬明在腾讯网刚刚开通了个人专属频道,跨界合作营销推广将为郭敬明带来更多的商业收益。

        数字出版裹挟着融资、改制等呼啸而来,使本来就在民营出版的冲击下飘摇不定的文艺类出版社更加举步维艰。采访中,即使是那些曾经津津乐道于诸多品牌出版物的传统文艺类出版社,也因生存之困不得已转型教辅或其它生活类出版,但更多的事实是,不论以开放的心态兼容并包,还是目光向外关注增量出版,或者反思当下的文学出版,对于文艺社来说都是可供借鉴的思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