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炫”过头 就出错

    ——《公司的力量》一书中的知识性硬伤

    宫敬才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2月22日   09 版)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十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出了纸质书。其封面除标题外还有不少“炫”的文字:“《大国崛起》的原班人马,历时两年,奔赶欧亚美8国,深入50余家世界级公司。5位诺奖得主、9大商学院院长精彩阐述,170余位资深学者和商界领袖深度对话。”“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印上这些很“炫”的语言,无非是鼓动人们买书,但实在未可深信。这且不谈,只说该书知识的准确性,就实在不能让人满意。知识是观点的载体,应以准确为前提。建立在错误的知识基础上的讲述,不会使人看到多远的过去,更不能让人看到多远的将来。兹举数例,以见一斑。

        1.书中说:“格拉斯哥大学教授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一书。”(第47页)此说不符合历史实际。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时已不是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早在1764年年初他就正式辞职了。向我们证明这一点的是《国富论》1776年首版时,扉页上明确标示作者是“前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亚当·斯密。”1764年后的亚当·斯密先是当一位小公爵的私人教师,陪其游历欧洲大陆,尤其是法国,结交了法国重农学派和启蒙运动中的代表性人物,这为构思写作《国富论》提供了很大帮助;后当苏格兰海关专员和盐税专员,收入颇丰。他逝世前的1787~1789年当格拉斯哥大学校长,重又与这所大学有了关系,但不是以大学教授的身份。

        2.书中说,“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已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于是便有了他1933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第134页)在同一页上,我们又见到该书出版于1936年的说法。凯恩斯的书到底出版于1933年还是1936年?读者应该相信同一页书上自相矛盾的两个说法中的哪一个?

        3.书中讲到企业家精神时说,“在19世纪的美国,这种精神力量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诞生于美洲大陆的新教伦理。”(第86页)马克斯·韦伯什么时间、又是在什么文献中说过新教伦理诞生于美洲大陆的话?新教伦理首先产生于西欧诸国,如德国、瑞士、荷兰、英国等。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引述的富兰克林的那些话,是新教伦理在美洲大陆的延续,但绝对不是世界上的首倡。

        4.书中说,“马克思则尖锐地指出了资本的贪婪本性:‘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第94页)首先说,这里的引文极不准确,多处与原文有出入(见75年版《资本论》第1卷第829页,也可见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871页)尤其重要者,此为张冠李戴,说这段话的不是马克思而是别人。马克思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句话,便引证了上述那段话。顾涉如此著名的作者和著作,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确实有点离谱儿。

        5.书中说,“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候,英国最大的企业是英国曼彻斯特的一家棉花工厂。该厂大约有300个工人,厂主就是马克思的朋友恩格斯,工厂里没有‘经理’,只有自己也是工人的‘工头’。”(第161页)第一,说当时英国最大的企业“大约有300个工人”有悖于起码的历史事实。在恩格斯出生前40年即1780年,英国就已有600个人规模的纱厂了。(见芒图的《十八世纪产业革命》第451页)《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一书告诉我们,1760~1840年间,英国“有的公司雇用人数超过了1000”(见该第14~15页)。第二,说“棉花厂”的厂主是恩格斯同样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另外的合伙人欧门兄弟被这种说法“贪污”了。从“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名称看,恩格斯的股份在公司中并不占主导地位。第三,这段话似乎要给人造成一种印象,恩格斯是经理产生前孜孜逐利且是“曼彻斯特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本家。这实在是冤枉了恩格斯,他在这个公司占有股份只不过六年的时间(1864年6月30日至1869年6月30日),尤为重要者,恩格斯并不愿经商:“我最渴望不过的事情,就是摆脱这个鬼商业。”(见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250页)他经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支持马克思写作《资本论》。《资本论》第1卷即将出版之际,马克思饱含深情地致信恩格斯:“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坦白地向你说,我的良心经常像被梦魇压着一样沉重,因为你主要是为了我才把你的卓越才能浪费在经商上面,使之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一切琐碎的苦恼。”(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256页)。

        《公司的力量》一书中的知识性硬伤还有不少,上述五点不过是例证。根据例证,说“炫”过头就出错,并没有冤枉该书的文字作者。

        《公司的力量》,中央电视台《公司的力量》节目组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59.8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