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马寅初传》的出版及其它

    邵 纯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2月15日   14 版)

        2010年6月9日《中华读书报》的文化周刊版,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了邓加荣先生的长文“第一本《马寅初传》诞生始末”,读后受益良多,但也有一些值得进一步说明的问题。从经济学上讲,马寅初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泰斗式的人物;从人格上讲,他是鲁迅所说的“民族的脊梁”式的英雄,对他老人家的历史丝毫马虎不得。

        首先要说明马本初先生的身份。邓加荣先生的文章两次提到马本初对他写马寅初传的热情帮助,但马本初是谁?作者没有交待清楚。一位叫“寅初”,另一位叫“本初”,读者会误以为他俩是兄弟关系,那就可笑了。马寅初有两个儿子,长子马本寅,生于1925年;次子马本初生于1926年春节那一天,194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作为机械工程师,他虽已退休多年,现依然健在,仍住北京东总布胡同32号的马寅初故居。本初先生与父亲形影相随地生活了五十多年,马寅初去世后,他对父亲历史的追忆是最可靠的。

        邓先生写道:“我还要特别提出的,是马老的女婿徐汤莘先生,他本来也是准备与人合作写一本《马寅初传》的,但是我每次采访,他都热情接待,毫无保留将他所知道的和拥有的资料,全交给了我。”对这段话需要加以说明——

        我的藏书中有两本《马寅初传》,都是马本初先生及夫人唐申娟女士题字签名后所赐。很遗憾,我手中没有邓加荣先生的大作,因此我于6月12日下午从上海居所给已85岁的本初先生打电话,他因病准备住院,但说话声音宏亮,记忆力极好。他告诉我说:“邓加荣先生所著的《马寅初传》是1986年3月出版的,全书共299页,当年我看过他写的稿子,那时他住在前三门一带,我去过。”但他坚持说他最先得到的《马寅初传》是新华社记者杨建业所著。这样一来,我只好翻看我手中的两本《马寅初传》,大体情况如下:

        一、马寅初的女婿徐汤莘先生不是“准备与人合作写一本《马寅初传》”,而是他与北京大学的朱正直、杨勋两位先生合作,早已动笔撰写此书。这本书的书名是许德珩先生所题,也是由许老先生写的序,这篇序言结尾属写的日期是一九八四年三月,但不知何故,到1986年4月才由北京出版社印行,比邓加荣先生的大作晚出了一个月。

        二、杨建业先生所著《马寅初传》的“后记”中说他是从1979年春天动手,用了6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其“后记”是1985年10月15日写的。这本书由陈云同志题写的书名,并题写了“坚持真理,严谨治学”八个大字,于1986年9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发行。从出版页上看,这三本《马寅初传》分别是1986年3月、4月、9月出版的,而邓加荣先生那一本领先。

        邓加荣先生说马寅初是国民党员。关于马寅初是否曾经加入过国民党?这个问题连《马寅初全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第15卷中的“马寅初先生大事年表”中都没有一个字的记载。为了弄清马寅初历史中一些细节问题,我于2002年11月从上海专程到北京,第6次拜访马本初先生,他对我的请教一一作答。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马老是否加入过国民党?本初先生揭出了这个谜底,他说:“按照当年国民党的规定,任何一个人在国民党领导的机构中担任了一定级别的官职,就自然成为国民党员。1929年我父亲出任国民党南京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如此高官,当然‘自动化’地加入了国民党。对此,我父亲是知道的,但他没有参加过国民党内部的党务活动。1940年12月8日我父亲被蒋介石抓进了集中营,因此他事实上已不再是国民党员。由于是秘密逮捕,所以没有宣布开除马寅初的党籍。到了1947年,马寅初在上海带头参加反蒋示威游行,国民党公开宣布开除马寅初的党籍。这就是事实真相。”

        还有一些马寅初历史上很重要的细节,过去出版的《马寅初传》没有记载或说清,笔者借此机会略说一二如下:

        1942年8月,蒋介石把马寅初从集中营释放,改为在重庆软禁,这是为什么?本初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马寅初传记,都对此事含糊其词,或避而不谈。真实的情况是美国特使赫尔利立了一功。马寅初在美国留学时与赫尔利是同学,赫尔利到中国后,得知马寅初被关押,便提出要会见老同学马寅初,蒋介石处处仰仗美国,迫于赫尔利的压力,只好释放了马寅初,改为软禁。这位美国的军政要员做了一件好事,不当隐瞒此事的真相。

        再有一个问题是马寅初在文化大革命中处境如何?本初先生告诉我说:“有些文章,凭着想当然,写我父亲受到迫害,甚至写得绘声绘色,这不真实。”他对我说:“文革开始后,红卫兵到处抄家,人人自危,日夜恐怖。我家有个国务院派来的勤务员,名叫夏志达,他也戴上了红卫兵的袖章,耀武扬威,扬言要造我家的反。后来听说住在同一胡同的李烛尘、张治中的家中已去过红卫兵。我父亲见此情形,对家人说:‘与其叫红卫兵来抄,不如我们自己先动手!’”这就是马寅初的性格,我家空空如也,任你天兵天将来抄家,我让你们一件也得不到。于是马寅初指挥家人,把他家的一切文物,从刘罗锅(刘墉)的书法真迹,到本初夫人的高跟鞋,都统统付之一炬了。不久,周总理提出了一份保护著名民主人士的名单,其中有马寅初,得到毛泽东的恩准后,南小街派出所的一位警察来到马家说:“你家属于保护对象,任何人不得来冲击,如有事可找我们。”因此,文革中马寅初没有受到批斗和人身迫害,只可惜那些宝贵的文物都化为灰烬了。

        在本初先生朴素的客厅里,高挂着周恩来的标准像。其实马寅初对毛泽东曾经毫无保留地崇敬过。本初先生的三个子女都是爷爷给起的名字。1952年出生的女孩取名马思润(注:润,指毛润之),此后出生的两个男孩,一个叫思泽,一个叫思东。马思润是个很追求进步的孩子,但因为马寅初的原因她不能入团,文革后期她在北京胶片厂当工人,最大的愿望是到北京大学当个工农兵学员,但胶片厂两次推荐她,均因是马寅初的孙女而被拒之北大的门外。由于长期的精神压抑,马思润在1980年代患上了神经分裂症,生活不能自理,没有成家。2005年8月下旬,我到北京参加纪念林则徐的一个会议,又去看望本初先生,得知思润经长期治疗,病情已大为好转,然而当时她已是53岁的老年人了。难道是爷爷毁了她的一生?

        还有一件事,对研究马寅初晚年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情节。从1960年3月18日马寅初离开北京大学,到1979年9月11日获得平反,马寅初在东总布胡同32号幽居了19年。本初先生对我说:“有一天,我父亲忽然想起了他的死敌蒋介石。他说蒋介石说过三句话——是非省之于己,得失安之于数,毁誉听之于人。”蒋介石为什么说这三句话?马寅初又为什么想起了这三句话,并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蒋介石和马寅初都早已不在人间,我们无从弄清这悠悠难解的历史之谜,但我希望在马寅初的传记中,实事求是地记录下这件事,让读者自由地思考出自己的答案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