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儒家文化如何创新?

    ——写在朱子诞辰880周年之际

    [美] 田 浩 (Hoyt Tillman)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0月22日   09 版)

        从历史上看,家庭的确是儒家传统重要的生生之源。朱熹改革家礼,移风易俗,努力巩固儒家传统的生生之源。同样,朱杰人也试图通过这些仪式重建家庭的儒学根基,不仅因为他意识到了儒学的危机,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中国家庭的危机。朱杰人相信,儒学就是(不仅应当是)中国家庭的基础,因此自我培育的实践活动将直接决定家庭的命运和社会影响。如果儒家礼仪被再次唤醒,它们将生机盎然,同时为家庭礼俗重赋活力,进而使之成为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

        世界朱氏联合会是全世界朱氏族裔们的组织,他们“继承发扬以朱子为代表的东方优秀传统文化、修复朱子遗迹为自己的宗旨”。从1982年美国夏威夷国际朱子学会议到1988年福建省武夷山建立了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朱子学开始升温,中国国内朱子学也重新崛起,而且在1988年朱子后裔联谊会在建阳市成立。有些地域(特别是韩国和马来西亚)早已经有朱氏联合机构。1993世界朱氏联合会设立在韩国的会议,而且头一位会长是韩国朱氏中央宗亲会的朱昌均。1999年马来西亚的朱祥南当选为新任会长,而2008年台湾的朱茂男被选为会长。会长的来源表现世界朱氏联合会的全球性,而且联合会也取得了全球事业机构的合法地位。世界朱氏联合会的中心还在中国国内,因为大多数会员来自中国大陆,而且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朱杰人多年担任联合会的秘书长。尽管朱杰人现在不再担任秘书长,他仍在负责管理世界朱氏联合会的学术文化活动。除了组织工作之外,朱杰人还做了许多扎扎实实的学术文化工作,推出及推广《朱子家训》中英文版,就是他近期所做的两项工作。笔者认为,这两项工作在创新儒家文化方面能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

    《朱子家礼·婚礼》的现代版

        孔子曾在《中庸》中评论道:“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现在一位朱熹(1130-1200)的后裔指出如果能将一项古老的家庭仪式合理地现代化,也许可以促进中国当代社会与传统的接续。朱杰人从《朱子家礼·婚礼》动手,而且目前只完成这部分。虽然他早已经有这种计划,但真正付诸实施,还是从他儿子的婚礼开始。这场婚礼于2009年12月5日在上海西郊宾馆举行。婚礼由三个部分组成:传统的中式婚礼、浪漫的西式婚礼、祝贺演说。整个仪式记录在CD光碟上。而且传统的中式婚礼和祝贺演说,随后发表在《朱子文化》,这也是本文特别关注的两个部分。(朱杰人,《在儿子朱祁婚礼上的讲话》,《朱子文化》第 23 期2010年1月,第16-20页)。关于朱家婚礼,可以参考田梅与田浩合写的《喜结连理——〈朱子家礼·婚礼〉的现代化》,其中有进一步的描述和分析,待刊于《人类学评论》(2011年)。为了了解婚礼,笔者也采访过一些参与者,尤其是朱杰人、其子(新郎)朱祁、其儿媳(新娘)钟明。

        在《朱子家礼·婚礼》(现代版)的序文中,朱杰人表示他很担心西式婚礼的风行会“割裂传承,变乱家法”,“驯至国人竟不知吾国自有婚仪,其礼则雅,其义则深”(同上)。在祝贺演说里,朱杰人又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他要实行婚礼改革。他赞赏中国传统的家庭价值伦理观,并将其明确地与西方的价值观加以比较。他批评了西方社会盛行的离婚风气,并引用《朱子家礼》作为一种相互责任的典范,以鼓励永恒的互敬互爱。他认为西方婚姻崇尚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神圣结合,而不顾外在的批评或法律的手续。因此,西方情侣可以未婚同居、婚后不要孩子或随便离婚。朱杰人赞赏儒家传统在维系家庭方面的作用,以此来避免——他明确声称——“西方病和现代化病”(同上)。因此,他批评的不仅是西方,同时也是那些崇洋媚外、舍本逐末的人。而且在其《〈朱子家礼〉:从文本到实验——以婚礼为例》一文中,朱杰人更加强调实验婚礼改革的目的:“一,时至今日《朱子家礼》是否仍有生命力;二,面对西风席卷,西俗泛滥,中华传统社会礼俗被全盘西化的社会现实,代表本土文化和传统的儒家婚俗,是否可以对全盘西化发起一次挑战,以寻得中华文化自我救赎的一席之地。”(朱杰人,“《朱子家礼》:从文本到实验——以婚礼为例” ,其文是在2010年7月22日武夷山朱子文化节的演讲) 

        朱杰人继续说明其对《朱子家礼?婚礼》作现代化改造的原则:

        一,大本大原严格遵循朱子之教而不敢稍有违背。

        二,删繁就简,尽量使繁缛的仪式、程式能符合当代人的生活节奏与心理习惯。

        三,尽可能地吸取西式婚礼的精华,为我所用,使之融入中华古典式婚俗之中。

        四,使朱子婚礼的现代版具有较强的可观赏性。

        朱杰人强调他现代化的婚礼有七个特点:

        1,现代版婚礼对朱子婚礼进行浓缩处理,把原本应该发生在几天、几个月的各项典礼仪式集中到一个晚上来展示。故现代版将朱子原版的“议婚”、“纳彩”等七个程序压缩为“纳彩”、“纳币”、“亲迎”三个程序。其中又以“亲迎”为重点,故又将“醮子礼”与“纳雁礼”插入其中。

        2,强调告於祠堂(祖宗)及新人父母在婚礼中的主导作用,以示中式传统婚礼与西式婚礼的不同之处。告於祖宗所释放出来的信息是:婚姻不仅是男女双方两个人的事,而且是两个家庭、两个家族之间的事,一对男女结为夫妻,就意味着必须对这个家庭、这个家族负起传承传统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3,西式婚礼有证婚人制度,中华则无此传统。故现代版保留了交换婚书的仪式,这象征着一种契约和保证。同时现代版吸取民间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夫妻对拜的习俗,以示中华传统以天地、祖宗、父母为证婚人,更显庄重与意蕴高远。

        4,亲迎礼中,除了告於祖宗外,凸出了醮子礼,使父母之命在大庭广众之中得到确认,同时也是新人对父母、家庭、族群和配偶的责任所做的承诺得到确认。

        5,亲迎礼中,凸出了纳雁礼,这是为了宣示婚姻阴阳和顺和忠贞不二的古训。当然,这一仪式,也使得婚礼的观赏性得到加强。

        6,亲迎礼中,新增了行交杯礼,即古礼中的合卺礼。此礼乃是为了匡正当下婚礼流行之西俗所谓“交杯酒”而设。由于交杯酒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与象征意义,故笔者遍考群籍,从《东京梦华录》中检出北宋民俗中交杯酒之典式,将之复活。现在的交杯合卺之礼既不离古,更典雅也更名实相符,其观赏性与象征意义得到充分体现。

        7,现代版吸取了西式婚礼中拥抱、亲吻的内容,并以此为全部仪式的终结之点,迎合了现代年轻人的习俗,并将典礼推向高潮(同上)。

        在我看来,朱杰人的《朱子家礼·婚礼》现代版还有另外一些很有意义的特点。从一边看,婚礼仪式的总体构架依然是强调世系家长和孝顺的重要性。朱杰人保存了中国仪式的传统元素,特别涉及到大声朗读告命之词。这些发言都直接来自《朱子家礼》。父母命令和授权他们的孩子结婚,婚礼在父母允许下进行;好像一对新人毫无主动性。例如,新郎的父母告诉他:“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勉率以敬,若则有常。”新郎答道:“诺。惟恐不堪,不敢忘命。”(《朱子全书·朱子家礼》,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南京: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七册,卷三,第898页;朱杰人,《朱子文化》,第19页。)与此相同,当新娘的父母向她指示她的婚姻时,新娘的回答是做出同样的永远不会忘记父母之命的承诺。父母也通过向祖先汇报所有的家庭事务并祭酒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就这样,仪式保留了新娘与新郎在地位权力上些许不同,而权力的构架保持了清晰的传统性:从祖先到后代,从父母到孩子,从新郎到新娘。

        尽管朱氏婚礼的现代版本沿袭了朱熹礼仪中等级化的元素,但这些元素被柔化了,因为它们在印刷本里“再现”而不是在公众面前“表演”。新郎家庭与新娘家庭的通信内容在朱杰人的小册子和《朱子文化》中得到再现,但是在公众演示中被省略了。例如,措词中强调“命令”出自新郎的家庭,这显示出相较于新娘家庭的更大权威。当新娘的家庭收到订婚礼物时,他们作出书面结论:“吾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朱子全书·朱子家礼》,第七册,卷三,第897页)这些话语反复体现出新郎家庭拥有相对更多的权力和威严。然而,这些话语在现代婚礼中并未公诸大众,而朱杰人也省略了在《朱子家礼》中当新娘家长收到新郎家庭的书信和答谢时鞠躬的形式。

        即便现代版本还是强调了对父母及其权威的尊重,新娘与新郎在被采访中,还是强调婚礼已然“与时俱进”了。同样地,朱杰人的太太评论说他的现代化的婚礼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地位”。我想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因为新娘的父亲已故,她母亲向祖先汇报,所以母亲承担以前只能由男性向祖先汇报的角色。执行将新娘交给新郎等仪式时,朱杰人在重新定义谁是“家长”方面有别于朱熹的体系。朱熹的礼仪系统非常强调“宗”世系(长子一支)的地位,该世系中的男子必定主持仪式,并通过给年幼者赐酒和教导举行“醮礼”等结婚之事(Patricia Buckley Ebrey (伊佩霞) 所译的Chu Hsi (朱熹), Chu Hsi’s Family Rituals: A Twelfth-Century Chinese Manual for the Performance of Cappings, Weddings, Funerals, and Ancestral Rit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里面的前言页xxvii。)。在这些规章下,钟明应该由其父的男性亲属将她交给新郎。然而,朱杰人允许了新娘的母亲担当她的“赞者”和主持人,即使她是女性。这样,尽管“宗”有力地糅合了性别与世代,朱杰人还是进一步弱化了这一传统。朱熹对“宗”的强调强化了儒家传统的专制性倾向(使它成为了二十世纪早期被激烈批评的目标)。朱杰人认识到政府出台限制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以后,“宗”这个概念就不适当了。于是,他的婚礼仪式不仅符合当代要求,同时也显示出向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的意愿。

        从审美角度(美学层面)来看,尽管处于传统和保守的情境中,现代化的朱氏婚礼向新娘及其家族表现出了特别的尊重。在现代中式婚礼中,新郎向新娘和她母亲下跪表示敬意,而新娘却不用向新郎的父母下跪。当然,有人可能会引证《朱子家礼》中的先例,当新郎来接新娘时,需要向新娘的主持人和父亲下跪和鞠躬。即便如此,仍然有两个重要的不同:其一,《朱子家礼》的事例中,新郎下跪是在家里这样一个私人的环境中,而在现代化的仪式中则是在婚礼这样一个公开的环境中;其二,钟明站在了她的主持人旁边,这样新郎所跪拜并表达敬意的人中也就包含她了。现代化的仪式中也设置成了新娘的父母双双接受新郎的敬意,这就清晰地显示出未来的婚礼中在既要向父亲、也要向母亲表达敬意。在《朱子家礼》中,每次新郎向新娘鞠躬一次,新娘还礼两次。(《朱子全书·朱子家礼》,第七册,卷一,第878页,卷三,第899页;伊佩霞所译的Family Rituals里面第12页。)而在现代化的仪式中,新娘与新郎向彼此鞠躬的次数相同;同时,鞠躬的程度也一样。他们还作为夫妻站在一起向祖先、天和地、双方的父母鞠躬。这样,在鞠躬的象征学实践中,新娘与新郎看起来是平等的关系。虽然具有美感的姿态大概比婚礼本文缺少“契约性”,但较之正统的中式行为更容易被客人理解;这样,婚礼的总体印象在出席婚礼的宾客眼里比单纯阅读婚礼礼仪看来更具平等性。

        虽然朱氏婚礼保留了色彩强烈的年龄等级观,婚礼自身的组织性和成果还是反映了世代之间相当的自由度。即使孩子向其父母跪拜、鞠躬,他们仍然在婚礼本身上作出了很多审美的决定。例如,新娘和新郎选择并订制了传统服饰。这对新人觉得举行婚礼,尤其是举行一场遵循先祖义理的婚礼,是很重要的。新娘强调,作为人生新阶段的开始,婚礼可以帮助新人阐明他们自己和他们对婚姻的看法,并将生命完全托付给对方。“这个仪式的过程可以赋予你力量和勇气,”新娘说。令她吃惊的是,婚礼的中式部分更让她深思且获益。礼仪条文要求母亲去整理新娘的衣饰。据新娘说,那是她整个婚礼中最为感动的一刻。当她的母亲帮她整理好衣服并把她的手放到新郎手中时,钟明差一点儿忍不住哭了。相较而言,在婚礼的西式部分中母亲将她交给新郎时她并没有如此感动——即使她的母亲在那个时候拥抱她。这个事例表现出,即使是简短的礼仪姿态也可以意义深远。既然如此,由于标准的婚宴包装通常强调西方的礼俗,因此她的朋友和客人对婚礼的中式部分倍感着迷。不过朱祁和钟明认为,因为西方审美观的广泛流布,现在的中国小两口较之朱子家礼现代版婚礼,仍然更愿意选择标准的“西化”婚礼。事实上,这对偏爱传统婚仪的朱氏新人,在中式婚礼结束后还举行了一场简单的西式婚礼。

        尽管有的人会误以朱杰人在为僵死的传统招魂,但实际上他绍继先祖所做的,乃是更新和推广儒家礼仪。正如《朱子家礼·婚礼(现代版)》引言中所述,朱杰人意识到古代经典中的传统礼仪到宋代已经不具有实践性,所以朱熹参酌司马光(1019-1086)的《书仪》和程颐(1032-1086)释礼的专注,自己更新了礼仪。(朱杰人,《朱子文化》第18页。特别参考殷慧,《朱熹礼学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如伊佩霞教授所指出的,朱熹通过减省一些古老的仪式进一步简化了前人的礼仪(宋代依旧流行),如“问名”和“纳吉”的步骤。即便如此,他允许在婚礼上奏乐,尽管这原是程颐试图强化的一项传统禁令。朱熹弟子陈淳(1153-1217)因而称赞朱子家礼“酌古通今”,但他也告诫人们不要刻板地奉行朱子的言论,因为有些细节并非处处可行;进而鼓励人们在领会整体精神的基础上去自己做决定。(见伊佩霞所译的Family Rituals里面的前言页xxxvi。也参盧仁淑,《朱子家礼与韩国之礼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同样,朱杰人强调,他所关心的是礼制的核心意义,同时简化婚礼的步骤和修改一些元素。

    《朱子家训》的中英文版

        世界朱氏联合会近年来特别致力于传播《朱子家训》,开会的时候他们有时朗诵或者讨论,而且印在名片上送给别人,等等。《朱子家训》不收入于《朱熹集》或者《朱子全书》等文集里,因为原本就是朱氏家族内部的家族文献,只被收录在族谱和家谱之中,因此当作朱氏家族为人处世的一种“圣经”。按照朱家的传统,他们从前不对外人和别的家族展示该文,也更不能作为对外人的道德伦理要求。但是,因为在社会进步的新时代,人们的观念也应该进步,所以世界朱氏联合会决定“应该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共享”。(朱杰人,“《朱子家训》的普世价值——在马来西亚《朱子家训》碑刻揭幕典礼上的讲话”, ) 当然这317个字的《朱子家训》完全不同于目前比较著名的另外所谓的“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那个“格言”只是明代人的作品,而它的正确的名称是:《朱伯庐治家格言》,而且只简单地提到人的行为规范,它的含义无法比拟《朱子家训》,所以不应该误解,从而将二者混为一谈。

        在“《朱子家训》的普世价值——在马来西亚《朱子家训》碑刻揭幕典礼上的讲话”之中,朱杰人继续揭示:“《朱子家训》短短317个字,但是他却给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底线。这是一条非常清晰而可以执行的红线,越过了这条线,你就不配被称作‘人’了。不仅如此,《朱子家训》还告诫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文明的人。它教导我们的宽容、包容、内敛、内秀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美德,彰显了中华文化无比宽广的胸襟和卓尔特立的价值观。”(同上)这样,他继续孟子以来主流传统以“仁”道德标准来作“人”的定义,不适合这条道德线,就没有资格被称作“人”了。

        更有意思,朱杰人强调,《朱子家训》也可以当作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普世价值”。西方人不停地宣扬,以“民主”、“自由”、“人权”为“普世价值”。中华民族有没有“普世价值”呢?朱杰人回答说:“《朱子家训》就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人伦观、修养观、道德观、社会观和人之为人的基本价值观。”(同上)

        在朱杰人看来,《朱子家训》有人类的“普世价值”的一种佐证,就是马来西亚一座《朱子家训》的大型石刻。在大典礼中演讲的时候,对马来西亚朱子后裔、对马来西亚文化学术界、对马来西亚的企业家、对马来西亚的政府官员,朱杰人表示钦佩和尊重,因为他们真正认识到了《朱子家训》的不朽的价值和伟大的意义,而立世界头一座《朱子家训》的碑刻。

        既然如此,朱杰人觉得普世价值的《朱子家训》,应该有同样文雅的英文版本来配合,要不然很难吸引世界人民的注意力,也很难获得他们的认可。马来西亚的王琛发博士把《朱子家训》翻成英文,并请文工刻在石碑上,但他的目标只是希望他的澳大利亚朋友可以看懂译文的基本意思。他基本达到了他的这个目标,因为英文读者可以认出基本的意思。但是朱杰人不满意,所以要求我这个英文母语的老友重新翻译。他又把我的译稿传给华东师大著名的英文教授检查,然后安排我在参加武夷山“朱子之路”活动的时候,对来参加的教授们和研究生展示,把我的翻译向他们介绍,并听取他们的意见。朱杰人也安排《朱子文化》刊登我的译文。等待世界朱氏联合会会员和别的人的反应,还让我考虑再修改一下。这么多层的检查,足以表现朱杰人和世界朱氏联合会对这件事的重视,真的值得我们佩服和关注。为了说明,兹引数条如下:

        The Family Instructions of Zhu Xi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

        What rulers should cherish is being humane, and what officials should cherish is being loyal.

        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

        What parents should cherish is nurturing the young, and what children should cherish is revering the family. 

        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

        What elder siblings should cherish is being amicable, and what younger siblings should cherish is being respectful. 

        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

        What husbands should cherish is being harmonious, and what wives should cherish is being tender and gentle.

        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In service to teachers and elders, we should accord with ritual propriety, and in interactions with friends, we should value trust. 

        ……

    结论

        在当代中国复兴儒学的行动中,朱杰人的努力具有特别的意义,譬如它是朱熹遗风的精华,譬如它强调家庭是当代社会的基石,譬如它以演示礼仪来重铸传统。他还敏锐地把对家庭礼仪的关注作为出发点。从历史上看,家庭的确是儒家传统重要的生生之源。朱熹改革家礼,移风易俗,努力巩固儒家传统的生生之源。同样,朱杰人也试图通过这些仪式重建家庭的儒学根基,不仅因为他意识到了儒学的危机,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中国家庭的危机。朱杰人相信,儒学就是(不仅应当是)中国家庭的基础,因此自我培育的实践活动将直接决定家庭的命运和社会影响。如果儒家礼仪被再次唤醒,它们将生机盎然,同时为家庭礼俗重赋活力,进而使之成为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说,朱杰人的一些具体想法和办法,对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创新儒家文化的问题是有很好的启示的。世界朱氏联合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恢复和创新儒学文化与道德观。不但要改进国内社会风俗,而且还要影响全世界道德观。儒家文化能否在现代社会真正地扎根下来,并有新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看它能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个意义上说,朱杰人的探索是有显明的现实意义的。

        (本文作者田浩伟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中国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