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09月29日 星期三

    关于网络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09月29日   18 版)

        读书报:您从什么时候接触网络?

        王海鸰:1993年我就买电脑了,开始用电脑写作。2000年我去新浪,那时网络刚推到中国,新浪刚创业,在小学校里是租的房子,再后来到了万柳,现在是在联想大厦。我当时不懂网络,他们告诉我说,照片一扫描就可以传过去,我一看,简直是神话。过了几年,开始使用电话线拨号上网,很慢,但这个东西还是很吸引人。

        读书报:平时上网的时间多么?网络对您有何影响?

        王海鸰:我上网的时间不多,工作前用一用,都是收邮件、看新闻。对于网络我是能够为我所用,不可能让我上瘾,对我来说,就跟报纸一样是另外一种媒体,另一种书籍,是阅读方式的变化,也是另一种写作方式的变化,过去是用笔写,现在用键盘打字。

        对于阅读来说,网络还是不方便。在网上阅读没感觉。我喜欢的书,能大致翻出哪一页,但是网络不行。所以说网络取代纸书很难,可以互补。但是网络可以让我偶尔“掉书袋”,我要引用哪句诗,过去也许要查《历代诗歌选》,现在一“百度”就可以了,显得特有学问。

        读书报:您也参加一些网络活动,比如盛大文学的评奖。您看网络文学多么?对网络文学如何评价?

        王海鸰:参加过,没有看到,网络写作不过是降低了门槛,但也还是要筛选,由编辑选变成了读者选。但是网络上的作品,号称一天写一万字,比较可疑。可能只是讲故事,谈不上文字层面上的一种享受。纸质作品是由文学编辑把关,非文学编辑所喜欢的,读者看不到。文学本质的东西,经典的东西还是变不了。

        我不排斥网络文学,到跟前了就看看,没必要先入为主说不好。我也不强迫自己去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会研读什么了。年轻的时候就不行,别人都喜欢卡夫卡,我也去读。有的时候无知是有畏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