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09月15日 星期三

    开出大学出版集团化发展道路——

    京师巨变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09月15日   07 版)
    《中华艺术通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短短三年,国内首家高校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开出了大学出版的集团化道路。上不“通天”——不具垄断资源,下不“接地”——并无省域优势,在保证为“教学科研服务”宗旨不变的同时,北师大出版集团如何完成了自己的涅槃重生?

        2007年7月,北师大出版社在完成资产评估、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之后,正式注册为企业法人,完成了转企改制。同时,以转制后的北师大出版社为核心企业,北京师范大学组建了出版集团,成为国内高校第一家集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印刷等多介质产品于一体的现代出版集团。出版集团成立三年来,通过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出版业正在进行的体制改革展现了令人兴奋的光明前景。

        作为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北师大出版社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2007年销售码洋达10.65亿元,净利润增长2倍;2008年销售码洋达11.24亿元,净利润增长10.1%;2009年销售码洋达1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59%;净利润同比增长44.22%,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2.06%;利润率从2.6%增加到8.1%;在销售收入增长的前提下,主营业务成本下降,存货量和退货量下降,呈现出“一升两降”的健康发展态势,修订书、重印书比例已达到60%以上。《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报》公布的数据表明,北师大出版社近年来出版能力大幅提升,发展不断提速,在全国出版社出版能力的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2009年,出版社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称号,是唯一一家入选的高校出版社;同时被评为国家一级出版单位,并被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荣誉称号。

        作为出版集团全资的下属企业,北师大音像出版社2007年进行了人员重组和技术性改造,2008年成功扭亏为盈,200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1%。作为出版集团控股的下属企业,北京京师印务有限公司2007年进行了技术性改造和股份化改造,当年实现盈亏平衡,2008年盈利增长351.4%,200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67.57%。作为出版集团控股50%的成员单位,重组后的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焕发了活力,截至2010年6月底,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1.6%,销售利润同比增长165.06%,净利润同比增长636.87%。三年来,“改革”、“创新”始终是北师大出版集团的“关键词”、“核心词”,为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变革之年

        转企改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体制、机制能否创新。转企后的北师大出版社不仅完成了身份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大胆进行了体制创新。

        人事制度改革  面对最敏感的人事问题,北师大出版社从自身实际出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与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等有关政策的衔接工作,出版社员工的身份从之前的事业编制、集体编制、企业编制等三种编制全部转为企业编制,采取“按岗取酬、同工同酬、内外无差别”的人事改革模式。出版社转制后,全体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失业、医疗、工伤、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险,建立新的社保体系,费用由单位与个人共同承担。出版社从每年的利润中提留一部分作为员工的社会保障基金,作为退休后保障之用(包括物价和工资调整等)。正是采取了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才使得人事改革和劳动关系调整问题得以妥善处理。同时,为保障人力资源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出版社出台一系列涵盖上岗、转岗、待岗和下岗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上岗要有条件,转岗要有理由,待岗、下岗要有根据并慎重处理;重要部门的领导岗位要轮岗。同时,给特殊人才设立特殊通道,使之脱颖而出。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定,出版社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进行转岗和分流,截止到2008年5月,出版社缩减了47个岗位,通过待岗、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劝其离职等方式分流了35名员工,这其中,包括聘用编制员工,也包括事业编制员工。在此过程中,出版社积极做好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实现了出版社的平稳过渡。

        编辑体制改革  将出版社原有编辑部门经过撤销建制、合并、重组,调整为三个分社:高等教育分社、职业教育分社、基础教育分社。除涉及政治、民族、宗教等重大选题或投资金额较大的选题须经出版社总编办公会讨论通过外,分社可以自主决定选题计划、营销方案、人员选用、装帧设计、印刷单位,是独立运营的业务单元的集合体,是集某类图书产品产、供、销于一体的利润中心。为发挥编辑潜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教分社和基教分社实行策划编辑和文稿编辑划分的管理机制。策划编辑重在考核销售码洋、利润和相应学科的规划与发展,文稿编辑重在考核编辑加工量。策划编辑与文稿编辑按竞聘上岗的原则确立,二者之间实行动态考察,流动调整,分配政策向策划编辑倾斜,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营销体制改革  为实现编辑和市场营销的无缝隙合作,探讨市场营销的专业化、立体化、网络化模式,出版社对市场营销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出版社在三个分社中分别成立各自的营销中心,功能定位重在营销,负责各分社图书营销方案、推广方案、培训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订单的收集,折扣的拟定和客户的开发,走上专业化营销和精细化营销之路,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出版社的编与发之间的矛盾。市场营销部剥离营销业务后,更名为营销管理部,功能定位重在管理,下设结算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读者服务中心四个部门。由客户服务中心负责全社图书的发行和回款,探索业务经理与客服经理相结合的联合营销制度、纵向营销与横向管理相结合的营销管理模式。

        分配体制改革  分配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打破出版社原有的“大锅饭”体制,消除身份的区别,真正做到按劳分配。出版社实行新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绩效分配方案,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绩效分配方案的核心是实行分社管理下的目标考核制。出版社对分社提出总体销售额、回款和利润目标,对分社实行年度目标考核,根据各分社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一级分配。各分社按照考核和分配尽可能量化的原则,对编辑人员主要实行利润考核,对营销人员主要实行回款考核,根据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等,进行二级分配。文稿编辑和营销人员率先试行按岗取酬、同岗同酬,不论什么“身份”的员工,只要达到岗位职责要求,薪酬均由工资、岗位津贴和绩效奖金三部分组成,初步解决了不同“身份”的员工在同一岗位上待遇不同的问题,并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职责、任务、业绩和报酬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印制管理部、营销管理部等管理部门的工作绩效考核,也按照尽可能把任务指标量化的原则进行。物流配送中心和读者服务中心按照每年的任务指标和经营业绩,参加绩效分配。作为分配体制改革的前提,单品种图书的成本核算也同时完善实施。

        管理体制改革  转企后,出版社果断进行了机构精简、人员分流。对编辑、出版、发行、行政部门进行撤销建制、调整、合并等改革,中层建制由原来的26个削减为13个,以往层次不清、职责不明、因人设岗、条块分割的现象得到相当程度的改观。机构得以精简,更重要的是,职能得以转换。例如,出版科更名为印制管理部,职能定位从重在生产职能转变为重在管理职能,撤销印制管理部原校对室、制图室编制,对校对和插图绘制工作进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和管理,改变人浮于事的局面。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出版社由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出版社在全国出版行业中率先设立了专门的运营管理部,负责对出版社生产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集团化路径

        2007年7月,以北师大出版社为核心单位,北师大成立了出版集团。目前,出版集团成员单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北京京师普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京师印务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集团化运作,是北师大出版社在转企之后实施的重大战略。要使集团各下属子公司既有业务上的互补,同时又独立经营,需要出版集团有效整合资源。在整合各下属子公司的资源上,北师大出版集团摒弃了仅靠行政力量把子公司捆绑在一起的模式,而是主要通过资本运作,使下属子公司在业务上直接对接,同时实行市场化运作,从而形成业务互动、优势互补、相互支撑,形成资源有效整合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实现集约发展。

        合资重组安徽大学出版社,迈出跨地区经营第一步。2010年3月18日,出版集团与安徽大学正式签署了关于合资组建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协议,实现了国内高校出版社之间的首次跨地区、跨学校的联合经营。根据双方协议,出版集团以增资入股的形式,投资安徽大学出版社,并持有新成立的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50%的股权。重组后的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北师大出版集团的成员单位,全部业务纳入北师大出版集团的整体规划,其出版物署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北师大出版集团派员对新公司实施管理,公司董事长由北师大出版集团派员担任;同时,公司法人代表仍由安徽大学出版社派员担任,维护了地方出版社的属地管理原则。在干部任命上,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又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经北师大出版集团与安徽大学事先协商、决定推荐人选后,通过公司董事会任命,并上报北师大和安大党委组织部备案。安大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功组建,实现了合作双赢,既为安徽大学出版社借力改制、跻身国内一流高校出版社,引进了资金与先进经验;又为北师大出版集团跨地区经营,在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的业务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此次合资重组在出版业跨地区经营,特别是高校出版社跨地区经营方面进行了积极、大胆的尝试,在一定意义上说,破解了高校出版社重组、并购的发展难题。

        控股成立北京京师普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迈出跨所有制经营第一步。继迈出跨地区经营的第一步后,出版集团吸收民营资本,控股成立了经营助学读物品种的股份制公司——北京京师普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出版集团和各投资股东之间实现以资本为纽带的实质合作,标志着出版集团迈出了跨所有制经营的第一步。在助学读物图书的出版上,实行内容提供与审查出版分离的管理机制。京师普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内容提供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提供质量过硬的稿源;北师大出版集团是出版商,掌握书稿的终审权和出版权,双方以建设国内高质量的助学读物出版基地为目标,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坚持精品化、系列化、立体化、多介质的出版原则,打造北师大版助学读物的品牌和特色,力争使北京京师普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影响广泛、效益显著的助学读物出版基地。

        完成音像出版社重组和技术性改造,迈出跨媒体经营第一步。出版集团对音像社的组织机构、领导班子、员工队伍进行重组,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性改造。技术性改造所缺的资金通过出版集团注资1/3、向出版集团借款1/3、音像社自筹1/3来解决,充分调动了音像出版社的积极性和潜力。在2008年成功扭亏为盈之后,音像社2009年取得了网络出版权,出版范围包括互联网图书、互联网杂志、互联网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音像出版物,为出版集团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拓展业务范围,创新盈利模式,规划数字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音像社加快转企改制步伐,成为国内高校音像(电子)出版社中被保留独立法人和独立建制的三家出版社之一,并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20家独立音像(电子)出版、制作企业行列。以此为契机,北师大音像出版社正瞄准音像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和手机出版,进一步调整业务范围和选题,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转化为出版资源。在政策许可范围内,音像社将吸收其他国有资本、民营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对其他音像出版社实行重组、兼并、收购,进一步做大做强。

        基本完成京师印务公司股份制改造和技术性改造,迈出多元化经营第一步。出版集团明确提出对京师印务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和技术性改造。这是走出原京师印务公司体制机制不畅、生产技术落后、资金匮乏、经济效益低下困境的唯一出路。通过技术性改造完善其生产环节、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生产能力,而技术性改造所需的大量资金并不是由北师大出版集团注入,而是通过政策支持,以股份制改造来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京师印务公司实现设备转型、技术更新所需资金的主要途径。目前,股份制改造和技术性改造已取得实质性成果。合资重组的新的北京京师印务有限公司已经成立,出版集团以75%的股权控股。印务公司设备力量和工艺技术的配套能力大为增强,产品结构得以调整,由单色、双色、平版印刷过渡到多色、高效的轮转印刷,改变单一的书刊印刷的产品结构,扩大到商业印刷、报刊印刷领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在2007年实现盈亏平衡的基础上,印务公司2008年盈利增长351.4%,2009年产值同比增长150.42%,净利润增长467.57%,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在向现代印刷企业迈进。

        出版科学研究院举办了一系列高层次研修活动,标志着出版集团产学研“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北师大出版科学研究院是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办、培养高层次出版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作为我国高校第一家专门、独立的出版科学研究机构,研究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以为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培养人才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目标。迄今为止,已培养编辑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00多名,举办了一系列高级研修培训课程,为新闻出版行业输送了一批较高层次的专业出版人才,日前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培训基地之一。2010年4月,北师大出版集团与国台办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共同主办了第一届台湾知名出版人高级研修班。研修班由北师大出版科学研究院承办。40位台湾知名出版单位的董事长、总经理参加研修。这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在内地第一次举办台湾知名出版人高级研修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将本次研修交流活动纳入台办2010年重点交流项目规划(国台七项〔2010〕87号)。海峡两岸的各大媒体纷纷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此次研修班赢得了海峡两岸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标志着北师大出版科学研究院高层次培训工作进入一个更新的阶段,标志着北师大出版集团产学研“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彰显品牌影响力

        北师大出版集团成立以后,围绕着教育出版的核心业务,通过资源整合、品牌带动、立体开发,积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推进北师大出版社图书结构转型,确定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发展定位,并在营销实践中形成品牌影响力。

        图书结构转型成果显著  在完善基础教育教材体系,提升助学读物水平的基础上,北师大出版集团以“主干的教育科学(包括心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精干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定位,打造学术著作品牌,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教材、高等教育教材,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品种从“十五”期间的6种增加到114种,有了质的飞跃。据《新华书目报》公布的2010年秋季《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的数据,北师大出版社通过新华书店征订的大中专教材品种数量第一次列入全国20强,位列第12名。其中,高校文科教材品种数量增长37.97%,第一次进入全国前10名;高校理科教材初版的品种数量第一次进入全国前15名,显示出强劲的后发力。在高职高专教材的出版上,北师大出版社形成了品种增加较快,重印率高的良好发展态势。据《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的数据,北师大出版社通过新华书店征订的高职高专教材品种数量增长70.34%,品种总数排名从2009年秋的第18位上升到2010年秋的第9位。其中,高职高专教材的初版品种数量激增,2010年秋新进榜就获得了第5名的好成绩。至2009年底,在出版社3500个动销品种中,高等教育教材、学术专著占1500种,职业教育教材占480种,已占全部动销品种的56.6%,图书结构转型就品种而言已经基本完成,这是出版社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齐头并进  在专业出版方面,出版社以“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为目标,广纳名家,打造精品,“十一五”期间,有5类图书入选国家重点图书,并陆续出版了一批以《中华艺术通史》、《启功全集》、《当代中国名家文库》、《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丛书》、《国外马克思学译丛》、《西方价值哲学经典丛书》等为代表的学术精品,形成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2009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入选国家出版工程;《中华艺术通史》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北师大出版集团第一次进入国家重点展团,并获得了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组委会颁发的版权输出先进二等奖。在大众出版方面,出版社深切关注当前社会变革的重大事件,以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出版了一批以《大风堂丛书》、《与名人一起读书》、《域外文化读本》、《哲学与人生》、《中国影像志》、《宝贝第一》等为代表的畅销图书,形成了较广的社会辐射力。

        进军馆配市场实现突破  产品结构调整初步完成,成效体现在发行上。2008年,出版社首次参加馆配会现场采购,取得全年销售码洋破百万的成绩,实现零的突破;2009年10月,出版社又创造了单次馆配会销售码洋破百万的成绩,这不仅标志着出版社的营销策划能力、营销组织能力、营销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而且表明了图书结构调整开始取得实效。

    志在千里

        北师大出版集团三年改革创新的实践证明:转企改制,稳定是前提,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动力,制度是关键;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要同员工的接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必须具备思想成熟、条件成熟和时机成熟三个要素。

        为使北师大出版集团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进一步做实、做大、做强,出版集团确立了两个“一体两翼”、四个“适时、适度”的发展定位,即以图书出版为主体,以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和印刷产业为两翼,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适时、适度进行跨地区经营,适时、适度进行跨所有制经营,适时、适度进行跨媒体经营,适时、适度进行多元化经营,从而成为教育资源的集成商、开发商、提供商和服务商。北师大出版集团将进一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向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辐射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文化产业集团迈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