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4月19日 星期三

    “科技养老”,总差“最后一步”

    《 文摘报 》( 2023年04月19日   02 版)

        随着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如何养老”日益受到关注。最近,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早地站到了热议中心:有人提前40年规划老年生活,做起储蓄投资;有人辞去工作,回老家给父母买房养老;还有人选择进入养老行业抢占先机……在社交媒体上,有两万多名自称是“精神老年”的年轻人建立了一个生活小组,分享长寿秘籍、养生运动、助老产品等,宣称“要在自己的节奏里过快乐的生活”。“相比于锁死25迈”的电动车,他们喜欢上了“30迈、40迈”的电动轮椅;为了在床上实现斜躺看剧,他们增设老年靠背支架;为了蹲马桶后能优雅起立,他们在厕所安装起身神器“一字扶手”。借助科技产品,或许也可以实现更智能、更人性、更科学的养老。

        适老产品花样多

        “等我老去,我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35岁的马莉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把科技产品纳入自己和父母未来的养老规划中。今年,60岁的母亲刚经历完房颤手术,心率和血压需要24小时监测,迫使她开始研究是戴健康手环还是心电监护仪更方便。而且以后母亲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会站不稳,也需要配备带滚轮的步行器。马莉认为,“无论是给父母养老,还是规划自己的养老,都应该与时俱进,关注一些科技产品”。

        家住江苏南京华侨路的张桂芬老人,3年前因老伴去世开始独居生活。有一次,她在家里跌倒后几个小时才被发现,远嫁浙江的女儿事后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妈妈躺在地上,我在千里之外却无能为力”。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4000万老人至少跌倒一次,其中每一万人中就有8位因摔倒而过早死亡,有40%~70%的老年人因为摔伤需要就医。

        目前,已经有AI防跌倒产品在家庭和养老院里使用,生活中也能看到监测血压、血氧、血糖、心率、运动、睡眠的智能硬件,例如失智老人的防走失预警器、智能监护床垫、居住环境检测器等。而失能老人对于“科技改变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吃饭、穿衣、上厕所、行走……借助智能设备,失能老人的护理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安全,也更有尊严。

        老年人也需要ChatGPT

        老人并非都是独坐室内闭目养神,两耳不闻窗外事。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一份报告指出,老年人的孤独问题,几乎总是由某种形式的“失去”所引起的:失去身体健康、失去家人陪伴、失去社交、甚至对周围一切的感知。

        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736万人,其中空巢老人占比目前已超过一半,部分地区甚至超过70%,按此计算,空巢老人数量超过1.3亿人。这些空巢老人不仅需要更多能够帮助减轻体力负担的家电,例如扫地机器人、智能电饭煲;也需要排遣孤独、增加社交联系的科技产品,例如虚拟人和陪伴机器人。而面向中老年的服务机器人,除了人机互动、亲情语聊功能之外,将具备更多娱乐教育特质。年轻人可以享受元宇宙、AR等带来的高科技体验,谁又能说未来机器人不会是老年人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程序)呢?

        无法跨越的鸿沟

        在科技普及背后,老年群体仍然面临着跨越鸿沟的孤独。许多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年人,仍然在重重消费陷阱和智能困局中艰难突围。老年人因为学习能力、视力、脑力的逐步下降,接受起科技产品来并没有十分热情,再加上科技带来的未知感,老人也会产生本能排斥。对于他们来说:智能手机字太小广告太多、外出就餐只能扫码下单、看病预约医院需要自助挂号……老年人对自己驾驭新科技越来越没有信心。

        智能手机的适老模式已经推广几年,但所有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中,超过一半并不清楚可以选择适老模式,而年轻人中知道适老模式的也并不多。对于老年人来说,科技可能让老年生活更便捷、更舒适,但是也需要年轻人和社会,成为连接他们和科技产品的桥梁。

        时间无法停住,衰老避无可避,谁都年轻过,但不是谁都老过。子女的耐心和爱心,才是老人最真实的安全感。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澎湃新闻 3.31 琴心 范漪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