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茂名北路:见证历史的风云

    《 文摘报 》( 2022年11月30日   05 版)

        甲秀里。 沈轶伦 摄

        周末,上海市静安区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开街,人们徜徉街景时,也期待茂名北路东侧昔日“海上第一名园”展露真容。始建于1882年的张园,是上海现存最完整、种类最多的中后期石库门建筑群,集中了28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张园旁的茂名北路,见证过革命者坚实的脚步。

        1924年的一天清晨,慕尔鸣路(今茂名北路)上,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正赶往他位于环龙路(今南昌路)上的办公地,他就是当时刚过而立之年的毛泽东。1924年是毛泽东一生中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年。

        1924年2月毛泽东抵沪后,先是居住在位于闸北的“三曾里”。6月杨开慧同母亲携孩子们从长沙来到上海后,毛泽东一家又迁居至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今茂名北路120弄7号)居住,当时与他们同住的还有蔡和森和向警予。据《毛泽东年谱》记载:“(居住于甲秀里期间)杨开慧除担负家务外,还帮助毛泽东整理材料、誊写文稿等,并经常到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工人夜校去讲课。”在甲秀里居住期间的毛泽东几乎每天都要到环龙路上班,回到家后还要工作到深夜,在这样超负荷的工作下,毛泽东于1924年底因积劳成疾,经组织批准携妻儿回到湖南养病。

        就在毛泽东居住于甲秀里的同时期,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也在慕尔鸣路上。慕尔鸣路彬兴里306号(此旧址现已不存)是瞿秋白来沪后的一处主要住所,当年还有不少革命人士也曾在这里与他们同住。据苏智良、姚霏主编《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一书中所述:“同住的有蔡和森夫妇、李立三夫妇和彭述之、郑超麟等,还有张太雷的母亲、毛泽东从湖南带来的龙嫂。陈独秀、王荷波、林育南等人常来这里开会。”

        1923年夏,瞿秋白从北京来到上海,立刻投入了火热的革命工作之中,他在《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的字里行间,尽情挥洒对于革命的向往与热情。同年6、7月间,瞿秋白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进入上海大学工作,自1923年邓中夏与瞿秋白二人来校任教后,该校的办学渐入佳境。

        瞿秋白作为上海大学的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他的讲课在当时上大学子中非常受欢迎。他那些引经据典、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在当时的上海大学内享有极高知名度,后来不光是社会学系的学生,就连其他系的同学都争相前来旁听,每次瞿秋白的课堂总是会被挤得满满当当。

        当时,杨之华正是这诸多听课学生中的一员,这位早在1919年就在《星期评论》编辑部工作过的进步女性,于1923年再次来到上海并进入上海大学学习。杨之华非常尊敬瞿秋白这位革命前辈,把他视作自己的引路人,而瞿秋白也对这位学生多有勉励,在不久后与向警予一起介绍杨之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瞿秋白之妻王剑虹因病去世后,瞿秋白才开始因为共同的追求,与杨之华慢慢走近。1924年11月,瞿秋白与杨之华在慕尔鸣路住所内结为革命伴侣,成就了一段“秋之白华”的佳话。

        1924年12月,公共租界巡捕房搜查瞿秋白活动的西摩路(今陕西北路)上海大学和慕尔鸣路寓所,扑了个空。瞿秋白已事先化装逃离租界,秘密转移到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兴业里1号的先施公司职员孙瑞修家。

        此外,张园中也有“红色往事”。在曾经作为社区居民活动场所的“张园大客堂”内,“树群义务夜中学”曾在此办学。该校由爱国进步青年程迪和发起创办,1942年—1946年间借张园“私立光明小学”校舍办学,其间坚持在学生中积极开展革命启蒙教育,吕飞巡烈士就曾在该校就读。1949年5月7日上海解放前夕,吕飞巡同李白、秦鸿钧、张困斋等12位革命先烈一起,被特务押解到浦东戚家庙附近秘密杀害,他遇害时年仅25岁。

        随着张园即将重新开启,这些红色文化将为茂名北路抒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解放日报》11.18邱力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