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9月18日 星期六

    名家纪念馆

    《 文摘报 》( 2021年09月18日   03 版)

        ■陈世旭

        朋友发来一个链接,是关于一位名家纪念馆挂牌的消息,并附言:很痛心。我回信调侃:为什么?嫉妒?朋友答:我没有想到他也会这么俗!

        朋友不是嫉妒的人,平日也颇有容人之量,这次他是真的痛心疾首。是因为那位“名家”曾是他颇为敬重的作家,从来以清高自负、言行泼辣的形象示人,而今这样的人设轰然坍塌,朋友的猝不及防、难于接受,我是完全理解的。

        尽管我心里明明清楚,以朋友的写作成绩,劳神费力地折腾“纪念馆”之类,意思不大。本想直言告知:一个生命的意义,该留下的影响自然就会留下,留不下的强留也没用。然而,思之再三,我还是答应捧场。理由有三:其一,只要能让朋友高兴,我就有义务恭奉其盛;其二,“友直”固然是美德,但有些直言只能限于过从甚密、乐于听劝的朋友;其三——这是最主要的,那就是我以为自己的原则只能用来规范自己,别人未必适用。

        同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可以举出许多。比如,我不觉得写作之外的活动对作家有太大的意义,但这并不妨碍我履行职责,为别的作家操办研讨会之类;我成家没有办过婚礼,没有收过贺礼,但我照样给办婚事的亲友、同事、邻里随份子;我自己的名片只有姓名和联系方式,但并不等于我就要拿那些写满了各种头衔的名片说事;我在人多的地方总是尽可能保持缄默,但我也会盛赞那些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的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价值观、处事方式、行为准则,只要不构成对他人的恶意伤害,就无可厚非。

        显然,不与俗人为伍,是人们公认并且历来崇尚的气节。一早给我发来微信倾诉“痛心”的那位朋友,对社会和人生还保有着一颗宝贵的赤子之心。而我那些振振有词的“捧场”理由,不过是一种世故和圆滑罢了。

        (中国作家网 9.4)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