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6月06日 星期六

    动物园的前世今生

    《 文摘报 》( 2020年06月06日   05 版)

        动物园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古代动物园、近代动物园和现代动物园3个阶段。

        人类最早开始饲养野生动物,要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算起,那时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余,会把捕猎回来的动物圈养起来陪伴自己。公元前1300年前,人们喜爱饲养大象、长颈鹿、狮子等有蹄类动物。据壁画和文字记载,法老会圈养狮子陪自己参加战役。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人们圈养动物有了更为明确的目的——观察、研究和展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甚至拥有私人的活体动物收藏场所,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活体动物为他编纂世界上最早的动物百科全书《动物志》奠定了大局。这本《动物志》是古代第一部按照学术体系记录生物学各个领域知识的作品。

        不得不提的是,人和动物的相处,并不总是和谐的。伴随着饲养野生动物的现象逐渐普遍,野生动物的猎杀、捕获和转运等血腥的动物商业链逐渐形成。古罗马时期兴极一时的“人兽决斗”造成大量野生动物的损耗甚至灭绝。“斗兽场”所饲养的动物不但没有为科学发展做出任何贡献,还招致了物种灭绝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恶果。

        受中世纪思想禁锢的影响,人与动物的相处模式一直没有发生太大改变,直到17至19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兴起对动物园的崛起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那时,博物学的兴起和发展成为一股热潮,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天文学、化学等基础学科逐渐形成。伟大的博物学家布丰、林奈、达尔文、华莱士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和自然观,博物学的兴盛带动了欧洲各国科学发展,科学学会逐渐取代神学院,各个学会下属自然历史博物馆逐渐开始酝酿建立专门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园,其中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园最为成功。

        现代动物园的鼻祖,当数今天的伦敦动物园。1826年,英国政治家来福士组建了伦敦动物学会。1828年,伦敦动物学会本着科学研究目的建造的动物园落成。起初动物园仅供会员研究动物之用,直到1847年才逐步对公众开放。英文中的动物园一词“zoo”的由来,也和伦敦动物园渊源颇深。英国歌手阿尔弗雷德·凡斯在1869年发表的歌曲“Walking in the Zoo”火爆全英,第一次将“zoo”这个词带入寻常百姓的生活里(在此之前,研究领域多使用zoological garden)。伦敦动物园为现代动物园的发展奠定了方向。

        虽然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了饲养野生动物的记载,但多为皇家园林中供贵族打猎赏玩用的,既不能算作动物园,也没有对科学研究起过什么作用。中国最早对老百姓开放的动物园当数北京动物园,建于1906年,起初叫作“万牲园”,建造风格几乎照搬了巴黎动物园,并于1955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动物园”,后续的修缮与改造都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展开,不再作为科研机构的下属研究场所。

        在博物学逐渐式微的情况下,动物园、博物馆成了博物学最终的落脚点。然而除去“休闲娱乐”功能外,动物园所肩负的“自然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功能不可磨灭。

        (《解放日报》5.30 雒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