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2月13日 星期四

    “方舱医院”的阅读者

    《 文摘报 》( 2020年02月13日   02 版)

        2月5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首批患者入住,一位患者的照片在网上热传。这位戴着口罩的年轻男子,半躺在病床上,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读。网友把这张图放大,原来他正在读的是弗朗西斯·福山的名著《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这是一本厚达572页的名副其实的“砖头书”。男子捧书的静谧表情,背景却是刚刚临时改造而来的“方舱医院”的空旷感。画面中,用高分子材料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制造的“紧张感”,和读着“砖头书”男患者的淡定形成了一组鲜明对比。抗疫大战,烽火连天,但是打开书便是另一个世界。

        大疫之下,书香不辍,文脉流长,让人们看到文明的力量。

        有一幅著名的历史照片《废墟上的阅读者》:1940年10月22日,英国伦敦肯辛郡一座名叫“荷兰屋”的图书馆遭到轰炸,屋顶已被炸塌,烧焦的梁木、瓦砾遍地,此时有三名绅士站在图书馆的废墟里静静地选书、读书。如今,我们等到了属于中国人的《“方舱医院”里的阅读者》,一样是在艰难环境下对文明、诗性的坚守和向往。

        不管是对患者还是普通人,最近这段时间都意味着一种“中断”。这有点像国外流行的“间隔年”,即在毕业和继续深造或工作之间,有一段空白时间可以“任性”度过。有些人为自己安排全球旅行,或者是去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事后发现这段看似“休闲”的时间,却对此后的人生产生决定性影响。

        一位退休的教授在朋友圈感叹:今天突然意识到,网上的疫情信息有很多都是重复的,让人有过重的消耗感。他的办法是,每天分早中晚看三次手机,每次十几二十分钟,其余时间都用来读书架上那些书。那些买来一直“没有时间”看的书,现在不是最好的阅读机会吗?他用了“赎罪”这个词。以前买书不看是一种罪过,现在正是赎罪的良机。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耐心和决心去挑战《政治秩序的起源》这种大部头,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如何更有价值地度过这段时光,却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曾经感叹过,“如果我有时间就……”省略的是一个美好的愿望。那么,现在真正属于你的时间来了,从没有过的长假来了。阅读是一种疗愈方式,一本大部头,会和你建立某种隐秘的联系,它会向你敞开一条只属于你的、通往自主性思考的道路。

        (澎湃新闻 2.7 张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