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2月13日 星期四

    《花冠病毒》背后的故事

    《 文摘报 》( 2020年02月13日   05 版)
    毕淑敏

        作家毕淑敏从事军医工作20年,擅长撰写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籍。她在2012年推出了长篇小说《花冠病毒》——里面描写了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突发瘟疫,然后城市封锁、民众出逃、抢购成风……当然,更多的是英勇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之下,宅在家里的人,可以读历史人物传记和旅游地理方面的书籍画册,帮你获得时间及空间的纵深感。开阔视野,涵养心性,增强应对疫情的勇敢和自信。”毕淑敏说,希望小说所写永远不重现。她期待疫情之下的职场人士,能够调整好心态,保持内心的定力和安稳。

        2003年“非典”时期,我受中国作家协会派遣,参加特别采访组,赶赴“非典”第一线。当时母亲身患肝癌晚期,我奉命出征,心想这一去很可能和老母亲生离死别。但母亲支持我去,给了我很大的力量。我开始昼夜走访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生护士,包括外交部、国家气象局、军事医学科学院还有很多卫生防疫部门,也包括从非典中恢复过来的病人。这一切所见所闻,结合自己的经历,酝酿沉淀了8年,凝聚成201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花冠病毒》。

        此次疫情暴发,现锁定在人类贪吃野生动物,病源和“非典”基本相同。这说明如果此恶习不改,以后还有可能会暴发新的瘟疫。说实话,病毒远比人类更为古老。病毒肆虐,它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异?为何从原来的状态奔逸而出,疯狂地侵袭损害人类?我们如何与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和平共处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这几天也有朋友不断问我为何在8年前就有此情节设置?事实上,我希望它永远不重现。但如果产生灾难的土壤依然存在,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且很可能一战再战。我坚信这次瘟疫一定会过去,我们一定能胜利。不过,要痛定思痛,我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惨重了。

        这次新冠疫情下,有的小区被封闭,有的疑似病人被医学观察,还有的确诊病人被救护车拉走。这些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加大民众的心理恐慌度,人们该如何去应对这些信息?

        现在网络时代,信息量非常大,真假莫辨。对于新冠肺炎这类突发事件,任何消息都会引发人们高度关注,人们纷纷在获得的第一时间推送。我们要学会对信息加以梳理甄别,不可接受来源不明的过多信息。信息如同饭菜,要适度,要有营养的,第一要素是真实。而不能像填鸭,塞进多少就被动接受多少。

        比如,有人给你发了一个15秒钟的短视频,告诉你这个人因新冠病毒倒在地上死去了。但这究竟是不是一个新冠病人?你不知道。死者生前是否有其它疾病?你也不知道。不在现场,仅凭15秒钟的短视频,你无从分辨。所以,这时就不能随意转发。

        保持镇定,不要风声鹤唳、不要惊恐万分,甚至生出怨怼心理。这样,你就会比较坦然,渡过难关。大疫时期,面对突发情况,不要怨天尤人,不沉湎于焦虑悲凉。大家理智上都很清楚,发生了传染病就要隔离。把居家隔离当成对国家所做的贡献、对抗疫所做的支持,也对自己避免交叉感染有好处。

        人生不生病,心理健康程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你天天在人群里泡着,就不生病吗?以前,不是有人大喊都市工作生活节奏太快了让自己生病吗?如果街上刮风,你心里就下雨;外面寒冷,你的情绪就掉到零度……这是不成熟的表现。

        (《北京青年报》2.9 张恩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