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2月04日 星期二

    煎饼馃子不能将就

    《 文摘报 》( 2020年02月04日   05 版)

        我的家乡在天津,旧时又称天津卫。它曾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开放城市和工商业城市。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块手表都出自这里。但在民间,这座城市最终被人记住的却是相声和早点。“卫嘴子”形象地描绘出天津人的两大特点:能说和会吃。尤其是“吃”。

        “煎饼界的高级工程师”

        老崔名叫崔根荣,今年50岁,是煎饼馃子个体经营户。他的一天是从早上四点开始的。

        泡了一夜的绿豆个个碧绿饱满,塞进小石磨里磨成黏糊糊的豆糊,拌上小米面等三四种面,倒上五香料泡的水,满屋都是豆子的清香味儿。调味儿的面酱需要炸制,鲜红的腐乳加调味料蒸熟,有了这几样东西,煎饼馃子的味道已经成了一半。放好推车,点火、热锅。煎饼馃子摊儿一冒热气,天津人的一天就开始了。

        很快有食客上门。

        “嘛的?”“馃箅儿的。”大爷弯着腰,脑袋歪着凑到餐车的窗口里,拉开黑色羽绒服的拉链,从内兜里掏出两个鸡蛋,“俩鸡蛋的。”

        一勺面糊倒在热好的铛上,手腕用力一扭,竹耙子从中间向外旋转,面糊成了标准的圆形。这套功夫,老崔练了三十几年。磕上俩鸡蛋,扔一把葱花,竹耙子再转一圈,看着蛋液包裹着葱花,牢牢附着在煎饼上。摊煎饼的火候很重要,讲究小火慢煲,才能达到金黄酥脆的效果。给煎饼翻面的工夫,老崔开始念叨自己家的事儿:他媳妇去考驾照了,学了一年多,才轮到考科目四;他在附近一家早点铺里租了个窗口,今年春节不能休息了,“咱在那儿,相当于是煎饼界的高级工程师。”有熟客和他开玩笑,要白吃不给钱。他也绝不让玩笑掉地上:“我这钱袋子您也提溜走。”

        煎饼两面摊熟,整齐地码上馃子或馃箅儿,像叠被子一样把两边往中间对折,薄薄地刷上一层面酱、一层腐乳,两滴香油垫底,装袋。全部过程只需要两分多钟。

        刚出锅的煎饼馃子口感丰富,柔软又富有韧性的外皮包裹着酥脆的馃子,咬一口,吐出一口热气。有天津人形容这种感觉:你这吃着,地上有钱都不捡。

        老方子和老味道不能变

        今年是老崔卖煎饼馃子的第33个年头。他17岁跟着母亲学手艺,见证了天津煎饼馃子的变迁和发展。

        老崔的姥爷就是做煎饼馃子生意的,传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早期的煎饼馃子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不加鸡蛋,叫‘素煎饼’。现在还有人来买‘素的’,一听准是天津卫的老人儿。”老崔说。

        他曾听母亲讲过,以前的煎饼馃子并不是现做现卖。手摇小石磨将绿豆磨成浆,掺上虾皮磨成的粉和五香粉拌匀。开火,中间鼓肚儿的鏊子像一口倒扣的锅,在煤球炉子上烧得滚烫。一勺面糊倒下去,热气迅速升腾,竹耙子将面糊摊开,转出一张薄厚均匀的薄饼。摊好的煎饼装在小白盘里,洋布棉被盖着。有人来买,还要点火热锅,锅里倒上香油,小火煲成两面金黄的脆皮,刷上一层辣椒糊,再撒上一把葱花,齐活儿。

        改革开放后,允许个体户经商,老崔的母亲继承了煎饼摊儿,一直干到66岁退休。靠着这个小小的摊位,老崔一家的生活才得以改善。“我哥哥和我结婚的钱都是摊出来的。”

        每个天津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早点摊儿。虽然地段、摊位不同,但对于煎饼馃子的评判标准却出奇的一致。面皮儿不能发黏,黏了黏牙;也不能太干,否则噎得慌;不能吃出鸡蛋的腥味儿,刷在面皮儿上的面酱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面皮儿里只能加馃子或馃箅儿。

        “吃的就是这口老味道。”聊天过程中,老崔不断提到“正宗”“老味道”。“不管怎么变,老方子和老味道不能变。”

        近几年,香肠儿版、生菜版、辣条版的煎饼馃子横空出世,只有食客想不到的,没有商家不敢加的。为了保持天津煎饼馃子“血统”的纯正,2018年3月,天津市餐饮行业协会煎饼馃子分会正式成立。之后,分会又公开了会歌,在“滋啦一声国际范儿”的歌声中,三大要求八项规范正式出台。

        “要用绿豆或者小米为原材料制作成的面糊,煎饼的直径在38cm至45cm之间……”严苛标准堪比制造机器零件。“‘从严治饼’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保证这口老味道。”

        平时把“将就”“凑合”挂在嘴边的天津人,遇到煎饼馃子突然就不将就了。老崔家的食客张阿姨去年跟着女儿定居上海,吃过了那边的煎饼馃子之后,整天嚷嚷着回家。“甭说吃,拿到手里一闻味儿就不对。”她跟老崔比划着。

        (《新京报》1.27 王翀鹏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