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1月23日 星期四

    酿酒作坊遗址重现古老酿造技艺

    《 文摘报 》( 2020年01月23日   06 版)

        结合已揭露遗迹以及出土遗物,考古专家研判,位于安徽省濉溪县的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系迄今为止我国所发掘分布面积最广、发掘面积最大的酿造设施考古发现。

        安徽省濉溪地区酿酒传统悠久,据文献记载,南宋开禧二年,官方在淮北渠沟设酒税官。元至正三年在渠沟设立“酒监”以课酒税。明代任柔节以“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诗句赞美濉溪佳酿。

        从明代至民国,濉溪境内分布几十家酒坊,主要沿濉溪县故城内后大街两侧分布,此次发掘的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位于安徽省濉溪县北关沱河路北侧。目前,考古工作者共清理出三个糟坊的遗存,自西向东分别是魁源坊、大同聚坊和祥源坊。经考古工作者综合判断,魁源坊的时代跨度是从清代中期到民国时期;大同聚坊的时代是清代早期至民国;祥源坊是明代晚期至民国。

        考古工作者在三个坊遗存出土遗物约600余件,瓷片约1吨。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工作者在魁源坊遗址发掘出的蒸馏灶、储水池、制曲房、曲池、晾堂以及近18处发酵池等酿造遗存以及附带水井、排水沟、灰坑等设施遗迹十分罕见,较为完整地还原了当时的酿造工艺流程以及生产生活环境。

        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对研究酿酒工艺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学术意义,同时,遗址对于研究明代至民国时期北方酿酒轻工业发展对于城市的起源与形态塑造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光明日报》1.14 常河 马荣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