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1月23日 星期四

    从吴哥出发,帮世界留住文明印记

    《 文摘报 》( 2020年01月23日   08 版)
    在柬埔寨暹粒省暹粒市吴哥考古公园内。

        中国文物修复“国家队”走向世界是从吴哥开始的。 

        约400平方公里的吴哥考古公园内散落着90余处吴哥时期的庙宇组群。1992年,吴哥古迹遗址以濒危遗产的形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3年,中国和柬埔寨、法国、日本、意大利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一起开始了这个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合作行动。 

        “吴哥古迹保护对我们来讲是新课题。但我们在中国也有很丰富的石质文物保护经验,比如石窟、石刻、石质大佛、石质墓穴等等。”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副所长王元林说,“不过吴哥古迹的特殊宗教文化背景,极端高热高湿气候条件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东道主柬埔寨对中国寄予了厚望。1996年,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自接见中国专家,反复表达欢迎和感谢。他对中国专家说,修缮庙宇,能赢得柬埔寨人民的心。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顾军回忆道,针对吴哥古迹的特点,援柬文物保护队集合了考古研究、地质勘查、石材保护、文化历史、建筑艺术、保护技术等多方面的专家,对周萨神庙的历史、建筑特点、地质状况、石材特性等进行深入了解,制订方案。 

        二十多年的战争导致柬埔寨经济落后、物资匮乏,很多维修材料和设备都没有,需要从国内采购。由于当时当地物资匮乏,一些工程设备如汽车吊、钻机、切割机等都需要从国内专门运入。 

        文物修复的挑战之外,当地极端气候、战争遗留的社会问题等也给初次走出国门的中国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当时柬埔寨内战结束不久,大量武器流落民间,抢劫频发,吴哥区域仍然有很多地雷没有排除,现场考古要先排雷,去较远地区考察也要请当地警察随行。”顾军回忆道,热带雨林中终年炎热、毒虫出没、登革热疫情频发。 

        层出不穷的困难没有吓倒初次走出国门的中国文物修复队。

        周萨神庙位于吴哥王城胜利门外南侧,围墙内占地面积约1650平方米,由东南西北四座入口楼门、中央圣殿和南北两座藏经殿组成。 

        文研院的资料对这座损坏严重的寺庙是这样描述的:“建筑群以圣殿中心主塔为构图中心,对称布局,主次分明。各单体建筑的墙面和基座均布满雕刻,特别是圣殿主塔部分的34尊仙女雕像,栩栩如生,表现了高棉艺术的高超水平。” 

        但是这样一座雕刻精美、布局严谨的神庙刚刚交到中国队手中时几乎是“一地废墟”:只有西楼门保存较好,其余建筑都已严重损坏,两座藏经殿只剩下结构严重变形的底座,祠堂塔塔檐坍塌过半,殿堂内神像已经不见。寺庙周边、地下、河里有4000多件坍塌下来的砂岩构件。

        修复周萨神庙,中国队借鉴了其他队伍在吴哥保护中的成功经验,利用“原物重建”的方法,像破解谜题一样把大部分坍塌下来的构建耐心拼对,归回原位。用7年的时间让“断壁残垣,杂草丛生”的周萨神庙重新矗立。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文物是有生命的,终究也会消失。”王元林说,“我们通过研究来解读和记录它的生命历程,通过保护来延长它的生命长度。”

        王元林从中国援柬文物保护第二期的茶胶寺项目开始正式来到吴哥工作。由于长期在考古现场工作,王元林肤色黝黑、脸庞瘦削,几道皱纹像是雕出吴哥浮雕的刻刀留下的。

        位于吴哥通王城胜利门东约1公里处的茶胶寺是吴哥古迹中最为雄伟的庙山建筑之一,建于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茶胶寺又称“水晶之塔”。然而,这样一座“水晶之塔”却是“未完工的建筑”。 

        王元林对记者说,虽然茶胶寺未完全完成建造,但并不是人们认为的被废弃的寺庙。千百年来,当地民众依然在这里祭祀祈祷。“它是一个活着的文物。同时它也是一个被损坏的文物。塔殿、寺门、回廊等建筑大部分已经整体或者局部坍塌,基台也存在结构安全隐患。”

        中国文物修复专家多次到茶胶寺,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记录、工程地质勘测、石质风化机理和保护实验等多学科系统性研究了解这座神秘的寺庙。 

        2011年5月,按照工作计划,工作队要在三个月内完成对茶胶寺东神道地下以及南北水池的考古勘探。中国专家选择了一处宽4米的区域向下进行考古发掘,越发掘越新鲜,一层层台阶保存非常完好。不过土层混着角砾岩碎块几百年后变得异常坚硬,越往下挖越结实,越难挖得动。 

        5月份是柬埔寨雨季的开始,几乎每天都会暴雨如注,完全无法开展户外工作,王元林心急如焚。“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当时天气那么热,只要雨不大我们中国同事就下去和柬埔寨工人一起去挖,手上全是血泡。” 

        就这样,中国专家和柬埔寨工人一起“刨地”连干了三个月。“每天都很着急,玩命地干,后来连柬埔寨工人都受不了那种强度,在极端炎热的情况下那样干三个月,违背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和极限。”

        三个月的疯狂工作后,王元林终于站在了东神道十三层台阶的最底部。“从下往上看,四米多高的台阶向上延伸,再加上50米高的茶胶寺,那种宏伟令人震撼。” 

        经过8年的修复,中国专家排除了茶胶寺结构上的险情、把上万块散落的石构件重新归安、在必要部分补配了新的石材,让这座国庙焕发新颜。

        (《新华每日电讯》1.10 毛鹏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