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9月03日 星期二

    选才育人不能唯“门第”

    《 文摘报 》( 2019年09月03日   06 版)

        传统意义上的“门第”,以家族地位和财产状况来划定。显贵富裕之家为高门,卑微贫困之家称为寒门。但这里主要是从大学地位和影响意义上来说“门第”:重点大学曰“高门”,非重点大学曰“寒门”;与国外名牌大学相比,国内重点大学又是“寒门”。

     

        “高门”与“寒门”不是绝对的,因时因地而异。魏晋南北朝时选用官员,高门中选,寒门排斥,就连交际、婚配、座位等亦有区别。这种唯“门第”选才的方式由于具有局限性和弊端,至唐代就被废止了。然而,近些年来,这种方式又有所抬头。

     

        典型的是,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录用师资门槛逐年趋高。几年前,应聘者基本条件为博士学位即可;但今天,光博士学位不行了,还须冠以“洋”字头。有一青年才俊,今年取得国内某重点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品学兼优,导师力荐其留校,他本人也乐意,可是校方以进人须“洋博士”为由而婉拒之。

     

        再如,一些企业尤其是那些发展前景看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也奉行唯“门第”选才方针。在科研项目立项、成果鉴定和评奖、核心期刊用稿等方面,同样有唯“门第”的影子。

     

        一般而言,重点大学学风浓、师资力量厚、科研条件强,同等学力条件下就专业含金量而论,岀身“高门”较优于“寒门”,也有其道理。但“寒门”中也不乏优质人才。古人就曾感叹:“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大数学家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电光源专家、复旦大学原副校长蔡祖泉只受过小学二年级的正规教育,就是明证。

     

        用人“门第”要讲,但不能唯“门第”,更不能唯“洋门第”,而要重在讲德才兼备、讲适用性。我们并不一概反对选用岀身“洋高门”者,但应是适度的。重“洋”轻“土”,折射的是缺乏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解放日报》8.27 朱林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