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9月03日 星期二

    家国良医

    《 文摘报 》( 2019年09月03日   05 版)
    万少华

        2009年3月,浙江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医生万少华,与12名同事组成“万少华团队”,为日军细菌战中受害的“烂脚病”患者开展救助。10年过去,他们依然坚守。

     

        用大爱抚平创伤

     

        山路弯弯,满目青葱。有一群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常年穿行在衢州市柯城区偏僻的山村。

     

        由细菌战引发的鼠疫爆发流行,使很多人患上了“烂脚病”,双脚溃疡,肿痛流脓,几十年久治不愈,而今,这些受害者大都已是风烛残年。

     

        沟溪乡碗东村的巫双良老人,脚长年肿胀着,黑乎乎的,脓水流下来,恶臭难闻,周围人避之不及。他终生未娶,战争的阴影、疾病的痛苦使他孤僻易怒。2009年的一天,万少华他们第一次上门就遭遇了尴尬。住在村敬老院的巫双良看到万少华他们,拉着脸,闭着眼睛发火:“天下会有这么好的事?城里来的骗子我见得多了!”他拿起桌子上的篾簟甩向万少华。

     

        万般劝解,巫双良这才将信将疑地把那臭不可闻的烂脚伸了出来。

     

        万少华给巫双良清洗创面,又细语安慰,巫双良终于放下戒备心理,脸上挤出了第一缕笑容。以后,万少华每月都会来给巫双良免费治疗。老人的伤口慢慢愈合,性格也开朗了很多。

     

        万少华在调查中曾了解到一件痛心往事:老人杨春莲于1942年秋天感染炭疽,烂脚60余年未愈,2003年春节前,老人因不堪病痛折磨而选择结束了生命。万少华被深深地触动了,他想,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帮助老人疗伤,即使无法治愈,也要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这不仅仅是治疗老人们肉体上的病痛,也是在抚慰他们精神上的创伤;不仅仅是在做一件好事,更是在抚慰一段不能忘却的民族伤痛。

     

        青春激扬的万少华团队

     

        万少华团队里有很多80后、90后。出生于1993年的祝黎昕看起来有些腼腆。2014年毕业后,她成为柯城区人民医院的护士。2014年8月1日,祝黎昕正在清洗医疗器械,护士长李芳芳拽住她,问:“今天万医生要去为烂脚病患者治疗,你要不要跟去学习学习?”

     

        祝黎昕一阵惊喜,连声答应。她在学校读书时就听说过“万少华团队”的事迹,深为敬佩。

     

        一行人来到一幢低矮的老房子前。刚走到房子拐角处,一股腐臭怪味袭来,他们一步步走近房子,腐臭味越来越浓。祝黎昕忍着臭气走进房子,这才看清,在一个黑乎乎的角落里,瘦小干巴的崔菊英老人正蜷缩在一张竹椅子上。

     

        万少华把老人扶到门边在亮堂的地方坐下,蹲在老人身边,帮老人一层层解开腿上那些纱布,恶臭扑面而来。老人的腿一部分地方已经是煤黑色,小腿上巴掌大的伤口,皮肤已经烂没了,新长出的肉和溃烂的肉模糊地连接在一起,到处是猩红的斑点和脓液凝结的斑块。在这之前,崔菊英的整条小腿几乎都快烂掉了,甚至露出了骨头。经过万少华团队的治疗,创面得到有效控制。

     

        整整一天,祝黎昕跟着万医生和护士长,驾车从这个山头开到另一个山头,从这个村转到另一个村,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到城里。这位从没有遇到过什么坎坷的90后女孩,第一次认真思考: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应该为这些老人做些什么?自此,她一次又一次地跟随团队踏上征程,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并获得了“浙江最美90后”等荣誉。

     

        10年来,万少华团队为细菌战受害老人上门换药2000余人次,发放药品、电话随访2200余人次,回收销毁医疗垃圾1100余公斤,团队行程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半。团队队员从最初的12名发展到77人,平均年龄31岁。以万少华命名的衢州志愿者医护团队已经达到700多人。201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万少华“时代楷模”光荣称号。

     

        (《光明日报》8.23 李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