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8月22日 星期四

    “南海之谜”揭开神秘面纱

    《 文摘报 》( 2019年08月22日   07 版)

        历时8年,我国海洋科学第一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简称“南海深部计划”),取得丰硕成果。

     

        南海是怎样形成的,是困扰科学家的最大谜题。“关于大陆裂开形成深海盆、由岩浆冷凝成玄武岩的大洋地壳,世界上的研究标准来自北大西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欧美学者一直认为南海的形成过程就是大西洋的翻版,只是规模小、年代短而已。”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说。

     

        按照大西洋模式,在大洋和大陆地壳的连接处要有长期削蚀的“地幔岩”。可是在“南海深部计划”执行过程中,我国科学家主导的大洋钻探367/368/368X三个航次,从南海洋壳和陆壳连接处的钻井,取上来的却是“玄武岩”。这以实物证据否定了原先的假说。

     

        我国科学家还发现,早在南海的大陆岩石圈张裂之初,就有玄武岩涌出,很快就转到海底扩张,形成大洋地壳。而与此不同的是,大西洋是经过长期拉张,使得地幔岩变弱,才破裂出现玄武岩。

     

        “我们研究发现这是两种不同的岩石圈:大西洋张裂的是超级大陆内部坚固的岩石圈,南海形成却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相对软弱的岩石圈。”汪品先说,“表面看来有所相似,其实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海盆形成机制,前者是‘板内裂谷’、后者是‘板缘裂谷’。”

     

        南海的形成,经历了海底扩张形成大洋壳、岩浆溢出造成火山链、板块俯冲消减等三个时期。海底扩张的最早年代,是南海的出生年龄。扩张停止板块俯冲之际,相当于南海的消亡开始。但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科学家们对南海的年龄究竟有多大,东西海盆谁的扩张在先等,众说纷纭难成定论。

     

        我国科学家主导了大洋钻探349航次,在4000多米的深海盆三个站位,成功钻取到78米玄武岩。经过科学检测发现,东部海盆形成在先。东部海盆约在3300万年前、西部海盆约2300万年前开始形成,两者都在1500~1600万年前停止扩张。

     

        科学家根据深部地球物理推测,南海玄武岩的海底,已经有一大片向东俯冲在菲律宾群岛下面。“可见南海的形成是从东往西推进,一千多万年前的南海比现在几乎大一倍。”汪品先说。

     

        此外,我国科学家从南海提出的微生物碳泵,已成为全球大洋碳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碳、氮循环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取得了重要国际影响。

     

        (《新华每日电讯》8.15 张建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