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8月13日 星期二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经》

    《 文摘报 》( 2019年08月13日   06 版)

        《诗经》深深地塑造了我们——塑造了我们的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情感,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就拿《国风·周南·关雎》来说,里面有多少耳熟能详的成语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求之、求之不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琴瑟之好、钟鼓之乐,一共短短的五段诗,十句话,就凝练出了八个成语,这是何等精彩的语言!其实,我们的表达方式受《诗经》的影响更多。《诗经》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赋、比、兴。什么叫赋?赋就是铺陈、排比。《诗经·豳风·七月》所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这样铺陈一年十二个月的工作,就是赋。什么叫比?比就是比喻。《诗经·魏风·硕鼠》所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把贪得无厌的剥削者比喻成贪吃的大老鼠,这就是比。什么叫兴?兴就是兴起。《诗经·周南·桃夭》所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用桃花烂漫开放引出新娘盛年出嫁,这就是兴。赋、比、兴的传统深刻地影响到了后世的诗词歌赋。

     

        什么情感呢?温柔敦厚。在孔子以后漫长的年代里,《诗经》作为儒家的六经之一,本来就是教材。教什么呢?愤而不戾,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举两个例子吧。什么叫乐而不淫?《关雎》最典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娶妻得淑女,当然是快乐的。但是,这快乐不是狂呼痛饮,而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是一种多么含蓄克制的美德。什么叫哀而不伤?看《关雎》也知道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君子的单相思有没有哀愁?当然是有的,但这哀愁不是痛哭流涕,而是“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因此仍然是含蓄克制的。哀也是节制的,乐也是节制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放纵、不过头,意味着自始至终的克制。克制就是礼。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节制自己的情绪、欲望,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也就是“礼”的要求,那么天下就能和乐太平,就能达到“仁”的境界。这就是《诗经》教给我们的情感态度。

     

        所谓价值观,也就是对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基本判断。好女子是什么样子?《诗经·卫风·硕人》认为,不仅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还要“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就是说,不仅要有美貌,更要有灵魂,这才是窈窕淑女。好男子是什么样子?《诗经·卫风·淇奥》说得好:“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骨切、象磋、玉琢、石磨,这打磨针对学问,也针对修养,经得起打磨才是君子。好朋友是什么样子?《诗经·秦风·无衣》说得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朋友有通财之义,而且,朋友必须三观相投,这样的定义,在今天不也仍然有效吗?

     

        我们没有理由不爱《诗经》。因为《诗经》是歌,歌唱着中国人的婚丧嫁娶,喜怒哀乐。还因为《诗经》也是经,造就着中国人委婉优雅的人格、朴素简约的审美和爱憎分明的价值。

     

        (《学习时报》7.19 蒙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