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8月13日 星期二

    相亲平台陷阱重重

    《 文摘报 》( 2019年08月13日   03 版)

        “短信电话狂轰滥炸”“不签协议想走难,上厕所都有人跟着”“推荐时说学历是本科,见面变专科了”……近来,不少相亲者表示,部分开通了线上平台的相亲机构在线下大搞“轰炸式”推销、“绑架式”签约、“凑数式”服务,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被营销人员围困数小时

     

        广东的黎先生说,刚注册完就接到平台邀约到店的电话、短信,每天不间断,拒绝、拉黑都没用,还是会有新号码打进来。“他们一直强调,已经有女性会员看了我的资料很感兴趣,但其实我个人信息的部分什么都没填”。

     

        “只要不答应到店、不确定面谈时间,对方就不挂电话。”深圳李女士说,不堪骚扰之下,只好选择去店里看看。说好的“可匹配”对象没见到,却被“困”4个多小时,连上厕所都有人“陪着”。在销售人员的软硬兼施下,李女士最后被诱导开通了网贷,购买了28800元的相亲服务套餐。

     

        记者以相亲者身份实地走访几家婚恋平台的线下门店。几次提出无意签约想走,都被业务员以各种理由拦下,约谈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有个会员曾经在我们这儿坚持了11个小时,从早上跟到晚上,最后签下来了。”世纪佳缘的一名营销人员说。

     

        先交钱签字才能看合同

     

        在网络投诉平台上搜索相亲机构名称,相关投诉案例多达2000余条,而引发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先交钱签字才能看合同,口头承诺与合同条款不符,合同条款与后续服务不匹配等问题。

     

        不少投诉者表示,交钱以前根本没见到合同。有的机构是不交钱、不签字就不让看合同;有的消费者被诱导签了电子签名,但其实并不知道签的是什么。

     

        应该说,相亲平台迎合了市场的需要。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网络婚恋交友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网络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营收为49.9亿元,网络婚恋行业在整体婚恋市场中渗透率为54.4%。尤其是,中国网络婚恋交友付费用户占比较高,有78.7%的用户使用过线上付费服务。由此可见,消费者对线上相亲平台还是比较信赖的。

     

        不过,诚如前述,倘若相亲平台中消费陷阱重重,无疑会令消费者倍感寒心。从情理角度来讲,正因为消费者对相亲平台的信任,才会借助此来寻求另一半。不成想遭遇陷阱,“只要不答应到店、不确定面谈时间,对方就不挂电话”,连上厕所都有人“陪着”,还要花高价买服务等等。这些无疑是侵权之举。

     

        消费者应预防法律风险

     

        相亲平台诸多乱象,主要之因是,一则在于一些中介机构重发展轻规范,为了自己盈利不惜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二则在于监管乏力。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表示,消费者可以就相亲机构电话短信骚扰、劝阻相亲者离店等行为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到店后如果不签约不让走,必要时可以选择报警。

     

        针对相亲中介市场消费陷阱,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侯国跃提醒,“如果相亲者事后主张自己不知晓合同内容,往往存在举证方面的困难,这也是维权困难的重要原因。”相亲者应强化预防法律风险的意识,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比如,消费前,当多方面了解相亲平台的资质与口碑;另一方面应增强维权意识,比如,可以就相亲机构电话短信骚扰、劝阻相亲者离店等行为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甚至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可以报警处理。消费者对不法经营行为说“不”,并坚决给予抵制,才能倒逼市场净化。

     

        (《新华每日电讯》、东方网8.7 宋佳 杨玉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