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7月30日 星期二

    马戏之乡路在何方

    《 文摘报 》( 2019年07月30日   02 版)

        素有“马戏之乡”之称的安徽宿州有着数百的马戏团、成千上万的从业者。近几年来,马戏日趋衰落。这些从业者何去何从,动物又将如何安置?

     

        马戏的最大卖点是驯兽师与动物的互动表演。从发展历程来看,它起源于古罗马斗兽场。后来英国人进行了改良,创立了现代马戏,出现了“猴子骑马”等动物表演,将人从马戏中解放出来,将观看的焦点转移到动物上。到了现在,人们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娱乐形式,加之强调动物权利的观念逐渐占据主流,人们越来越反对为取悦观众而强迫动物表演的行为。 

     

        马戏从繁荣到式微的过程,可以说,也是从荒蛮到文明的过程。呼吁善待动物,禁止动物表演,有着进步的意义。 

     

        网上不乏对马戏团的口诛笔伐,亦不乏对马戏团终将消亡的预测。同时,社会舆论对动物的同情情绪,又通过对马戏团成员的抨击表现出来。镁光灯下,失去野性的动物们成为了被驯服的表演者,在圆形监狱中跳过花圈以避免驯兽师的棍棒;驯兽师在观众的凝视下竭力表演,以求得商业展览出资方的认同。前者为了生存,后者为了生活。人性的皮鞭抽打着动物,生活的皮鞭又拷问着人性。马戏团有形的牢笼囚禁着动物,驯兽师的塑料棒常打在它们身上;无形的牢笼囚禁着心灵,维持生计的铁链牵着马戏从业者们被动前行。

     

        不得不承认,动物应当有动物的权利,也有动物的活法。同理,人也应当像人一样活着,有着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实际上,马戏团并不是非死不可,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取消了成本高昂又有失人道的动物表演,转而关注人物角色,重视情节与表演的融合,用特定的主题和故事线索来打动观众。 

     

        因此,在马戏表演消失之前,不如呼吁马戏团的革新,让新的艺术形式逐渐代替动物表演。这样既尊重了动物的权利,亦有利于保障人的权利。而做到这点,需要马戏团的自我革新,亦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澎湃新闻 7.23 陈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