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7月30日 星期二

    科普需要接地气

    《 文摘报 》( 2019年07月30日   02 版)

        往台风眼里扔一颗原子弹会怎样?太阳为什么没有蒸发掉?雨滴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为什么不会砸伤人?都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闪电为什么不走直线?近段时间,在中科院物理所,一群年轻科学家在某网络社区开直播,做实验,和弹幕互动,回答稀奇古怪的物理问题,短短几个月就成为网红,直播人气最高的一次,有144万人同时在线观看。

     

        “高大上”的国家科研机构,与轻松娱乐的网络文化场域相遇,不仅没有出现文化上的巨大冲突、碰撞,反倒形成了一种亦庄亦谐、寓教于乐的可爱画风,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这种意外看似有很大的偶然性,实则是一种科普方式的积极探索创新,预示了打通两个文化场域的可能性。

     

        现代社会,人的每一个行动都受到其所发生的场域影响,不同场域又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比如在传统观念里,中科院物理所之类的科研机构是一种严肃正统的文化场域。而在以网络直播、游戏社区、“二次元空间”等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场域里,人们热衷于轻松跳跃、古灵精怪、个性随意,很少一板一眼地正经表达,构成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文化场景。

     

        一群兼有科学家和新生代网民双重身份的年轻人,在严谨研究之余,登陆年轻人最活跃的网络文化社区开直播,看起来只是一种“好玩”,实则是在穿越场域做科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十万个为什么》,都有一种求解未知的本能,权威机构的科学家穿着短裤、趿着拖鞋在实验室里认真直播答题,与粉丝互动,展现的是科学穿越年龄、阶层、文化差异的魅力。

     

        “青丝与白发共勉,春华与秋实交辉。”学术研究上讲究新老相继、取长补短,文化交流上也应注重相互了解、交流互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科院物理所的年轻人以网红身份和网民一起认真讨论“如何炸掉月球”之类的荒诞问题,既好玩又有意义。

     

        (光明日报客户端 7.23 李思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