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7月02日 星期二

    恶性抢生源缘何屡禁不绝

    《 文摘报 》( 2019年07月02日   01 版)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日前向浙江大学发函,要求立即纠正违规招生宣传行为。据了解,6月23日,浙大招生处处长对媒体表示,“浙江全省前100名考生报考浙江大学,浙大给予50万元额度的对外交流奖学金。”

     

        高考考学生,志愿考家长,对于正在招生的高校而言,何尝不是一场较量。在各大招生咨询会现场,来自不同层级高校的招生老师“摆摊设点”。北京某所财经类院校招办老师坦言,往年该校几乎从未派出招生宣讲组,但是由于被上海一所同类型大学“挤压严重”,导致近年生源质量下降,不得不组织十余个招生宣讲组,奔赴重点省份进行招生宣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加上国外高校在华招生的冲击,优质生源越来越稀缺。曾长期从事招生工作的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楼世洲发现,争抢生源的学校一般实力相当,抢到好生源,一方面可以提高生源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能够维系大众对该学校实力的认可度。“大家往往习惯用招生分数线直观判断学校实力,好学校招生分数线就高,差一点的学校就低。”

     

        事实上,每年高招之前,教育部都会提出严肃的纪律要求,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控制。

     

        “浙江大学用巨额奖金吸引考生只是常见的手段。而明枪易挡,暗箭难防。”某名牌大学招办老师刘红透露了更为隐蔽的手段,“很多招生人员都会冒充他校招办人员编造谎言,发信息、打电话告诉考生,今年填报该校的意愿考生增多,无法满足考生就读心仪专业的要求,告知他不要填报这个学校。这个骗局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希望考生能够转投到招生人员实际所在学校。” 

     

        楼世洲介绍,“大学之间的生源竞争很普遍,也很正常。”国外的一些顶尖大学通过鼓励学生来校园参观、参加暑期课程,或由在校生志愿者提供咨询和帮助来吸引考生,而对于奖学金的发放早已公示在招生简章之中,这样就杜绝了利用不当手段造成高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关系,让家长与学生在信息比较充分的条件下做出相对理性的选择。

     

        (《光明日报》6.28 陈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