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5月18日 星期六

    “云门”

    《 文摘报 》( 2019年05月18日   06 版)

        在台湾,即便不喜欢或者没看过现代舞的人也一定知道林怀民和他建立的舞团“云门”的名字。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云门在台湾有一条以它命名的街道;有一天为它而命名,8月21日是“云门日”;台湾中华航空有印着“云门”符号的飞机。在著名的旅游区淡水,耗资2200万美元的新团址也于2015年投入使用。

     

        林怀民和云门从1979年第一次在纽约演出开始,至今曾20余次登上《纽约时报》,深得评论界的关注。1993年,云门首次来京,在保利剧院演出《薪传》,此后国家大剧院数度邀请。游走在东西方文化间的云门,是华人深为骄傲的舞蹈团体和票房担当,也是地域文化成功交融国际的典范。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文化成为全球绝对的主导,美国的一切都被奉为佳品。我们呢?民众与艺术家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文化和身份认同。云门在70年代早期的作品毫无疑问地应和了这些诉求。1974年根据《封神榜》人物改编《哪吒》;1975年,根据京剧《乌盆记》改编的独幕剧《奇冤报》,吴兴国一身毯子功,演绎了为人谋害的鬼魂不得超度、鸣冤诉求天道主持正义、恶人终得报应的传统故事;1978年描绘台湾早期历史的《薪传》和1983年的《红楼梦》。这些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下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更为大众熟知。

     

        90年代后,林怀民作品开始着眼在宗教、文化记忆与身体等母题上。1994年的《流浪者之歌》改编自赫尔曼·黑塞的小说《悉达多》。在几次访问印度期间,他在菩提伽耶佛陀开悟的地方冥想,并有了自己的精神觉醒。“我发现,在所有文明中,都有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来寻求和平的诉求,在各种宗教中,他们都有音乐和表演来营造一种平静的感觉。”为此,云门舞者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研究冥想,用朝圣者般的缓慢和平静来对比2500年的沧桑。

     

        《竹梦》《水月》《行草三部曲》提取了书法、墨、竹林、水、镜子等具有中国意象的符号。此时,中国人历经西方现代艺术的短暂熏陶,逐渐有了不同于东方抽象的审美意识。“舞蹈是一种交流,一种能量的对话。我认为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舞蹈语言,一种纯粹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演员们在一起呼吸。观众被无意识地吸引,被邀请,参与到正在发生的事情中。”

     

        (《北京青年报》5.10 郑宗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