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4月02日 星期二

    破解文学的“情义危机”

    《 文摘报 》( 2019年04月02日   02 版)

        针对一个时期的文学情况,我曾批评过文学的“情义危机”,批评作家和作品中充斥的戾气。这一看法曾在批评界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文学的情义危机,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无论是乡土文学还是城市文学,人性之“恶”无处不在弥漫四方。

     

        贫穷的乡村几乎就是“恶”的集散地,每个人都身怀“恶”技。在一些作家的笔下,乡村中国是一个仍然处在前现代、对现代文明一无所知的社会。农民只要进了城市,就仿佛跌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城市的不堪、龌龊、罪恶等,与外来的“他者”格格不入,没有人能够感受到城市任何与人性相关的哪怕是微茫的曙光。以都市文明为核心的新文明在构建的过程中,能够看到的只有欲望和恶。于是,当事人的怀乡病随之而来。这种程式化、概念化的写作,不是来自作家对当下生活真正的疼痛,而完全是一种主观臆想,这些作品的编造之嫌是难以辩白的。

     

        有的小说是以批判的态度和立场,对待这种没有情义的现实和人物,是通过情义危机呼唤人性和情义。但更多的作品是以自然主义的方式表达人情冷暖的匮乏,在貌似“客观”的描摹中,将现实的冷漠、无情、阴暗、仇怨、幸灾乐祸等戾气,更集中、更典型也更文学化地进行了表达。

     

        当下文学不断遭遇矮化和诟病,文学的不被信任日益扩散和弥漫,这与文学的“有情”背道而驰是大有关系的。文学如果可以不再关注情义,不再表达人情冷暖,读者要文学何干!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要警惕文学的情义危机,呼唤有情有义的文学。

     

        有情的文学,强调文学书写人间的情义、诚恳和人间大爱,它既不同于对人性恶的兴致,也与流行的“心灵鸡汤”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心灵鸡汤”是一种肤浅的大众文化,是画饼充饥、虚假抚慰和励志的一种“诗意”形式。而有情的文学,是对人的心灵和情感深处的再发现,它悠远深长,是人类情感深处最为深沉也最为日常的善与爱,这就是有情文学的动人之处。

     

        (光明网 3.27 孟繁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