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把手风琴视为民族乐器,尽管它起源于奥地利,却在漫长的岁月中融入俄罗斯艺术的血液中。1905年,第一台键钮式手风琴在圣彼得堡诞生,人们为了纪念俄罗斯著名的古手风琴演奏家巴扬,将这种琴称为“巴扬”。
巴扬的键钮排列很有讲究,每相邻的三个键钮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紧密排列的键钮使得演奏者右手的手指能在两个八度范围内轻松演奏,也让巴扬产生键盘式手风琴无法比拟的宽音域。巴扬还把传统手风琴右手键盘的常用变音器移到了靠近下颚的地方,解放了演奏者的双手,让下颚也参与了演奏。
手风琴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呈现着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也倾诉着几代俄罗斯人的心声。手风琴出现在电影里、诗歌中、歌唱家的口中。1948年,由诗歌改编的歌曲《孤独的手风琴》唱遍俄罗斯的大街小巷,至今仍被传唱:“天快亮了,一切都又沉寂,只听在街上什么地方,有只手风琴在游荡……夜晚凉风从田野上吹来,苹果花瓣纷纷飘散,你这拉手风琴的青年,寻找的人是谁?”
手风琴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它从19世纪的欧洲出发,漂流到世界各地,与许多国家的民族音乐融合,成为了全世界普及率最高的乐器之一。
在法国,手风琴曾是贵族开派对时最重要的乐器,因为其特有的“缪赛特”音色,加上可以一边拉一边行走,深受贵族的喜爱,他们甚至在琴上镶嵌各种宝石。后来,手风琴渐渐出现在酒馆和餐厅中,与香颂音乐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了法国流行音乐的一部分。“香颂”在法文中的原意是“歌曲”,许多香颂音乐被改编成了旋律悠扬、充满法式浪漫风情的手风琴作品,其中最知名的要数同名电影主题曲《玫瑰人生》。
在阿根廷,手风琴与探戈音乐相遇。被誉为“音乐探戈之父”的阿根廷作曲家皮亚佐拉是一位班多钮手风琴演奏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探戈音乐作品,通过古典与爵士音乐的融合,将探戈这一阿根廷民间音乐形式提升为雅俗共赏的艺术音乐,也为手风琴音乐注入了新的灵魂。电影《闻香识女人》中有一段经典的探戈舞,伴舞音乐《一步之遥》充满着阿根廷风情,是全世界乐迷最为熟知和喜爱的手风琴曲之一。
中国人的手风琴音乐是在战争中诞生的。当年在延安革命根据地,找不到一架钢琴,而手风琴因为携带方便、普及性强,与中国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战争打到哪里,手风琴就拉到哪里。《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启蒙,就是从为这些中国歌曲伴奏开始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手风琴成了许多革命歌曲、样板戏的伴奏乐器,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上世纪80年代,中国手风琴制造厂家一年要生产六万多台琴。到了90年代后期,“手风琴热”逐渐退却。
(《解放日报》1.25 陈俊珺)